廈門南音
待機的情
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是保存我國古代音樂文化最豐富和最完整的一大樂種。它集萃唐以來中原雅樂之遺韻,后又吸收宋詞元曲、昆腔、弋陽腔、青陽腔、潮調(diào)、佛曲之精華,并與閩南民間音樂交相融匯而自成一格,曲調(diào)優(yōu)美,情韻深沉、雅俗共賞、易學易唱。幾百年來,南音保持著自己的聲腔風格,流傳著108個袞門、120多個曲牌和2000多首曲子,素有“御前清曲”的美譽。
據(jù)《泉南指譜重編》記述:“清康熙52年(1713年)癸已六旬萬壽祝曲,普天同慶,四方賡歌畢集,大學士安溪李文貞公以南樂沉靜幽雅,馳書征求故里知音妙手,得晉江吳志、陳寧,南安傅廷,惠安洪松。安溪李儀等5人進京,合奏于御苑。管弦條琶,聲調(diào)諧和,帝大悅,除其官,費受。及賜以綸音曰‘御前清曲、五少芳賢’,并賜彩傘宮燈之屬歸焉?!?/p>
南音的演唱(奏)形式,按使用樂器分為“上四管”與“下四管”兩種。“上四管”中以洞簫(尺八)為主者稱“洞管”,樂器有洞簫、二弦(奚弦)、琵琶(南琶)、三弦、拍板。以品簫(笛子)為主者稱“品管”,以品簫代替洞簫,比“洞管”高一個小三度音?!跋滤墓堋钡臉菲饔心蠂啠ㄖ幸魡顓龋⑴?、三弦、二弦、以及小擊樂器響盞、狗叫(小鏜鑼)、木魚、四寶、銅鈴、扁鼓。
南音不僅流傳在泉州、漳州、廈門及香港、澳門、臺灣等閩南語系地區(qū),而且傳播到華僑旅居的東南亞各國。外國有些專家學者,深為南音傾倒,驚嘆它是“東方古典藝術的珍品”、“中華民族音樂的根”,是“硅璋古樂,典雅之音,華夏正聲,國中之寶”。南音歷經(jīng)傳承,空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