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滎陽劉禹錫墓
初識
劉禹錫墓位于滎陽市鄭上路與博文路交叉口東南方向的狼窩劉村高地上,古稱檀山。墓冢坐北面南,冢高約7.5米,周長約20米。據(jù)民國《滎陽縣志》載:“劉禹錫墓在檀山。”
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依托劉禹錫墓,滎陽市政府修建了一座“AAA”級人文景觀主題文化公園——詩豪園。
園內建設紀念場館4座,建筑面積1600㎡;湖體3處,占地面積約2.5萬㎡;廣場3處,占地面積為1.8萬平方米;紀念亭5座,沿主路及廣場建設牌坊13座,以時間為徑,穿過滎陽坊、連州坊、和州坊、朗州坊、蘇州坊、夔州坊、汝州坊、同州坊等12個牌坊,串起詩人生活的軌跡。
雕塑4處,其中北廣場依地勢建有長170米、高15米的巨龍雕塑;噴泉3處,小品8處。園內隨處可見名家書寫的劉禹錫詩文作品的石刻和楹聯(lián)。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張海為禹錫園題寫園名。
公園免費向游人開放。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是唐中葉的思想家、哲學家、優(yōu)秀的散文家和杰出詩人。
劉禹錫因父親劉緒曾在江南為官而出生在嘉興(今屬浙江),并在那里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自小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
貞元六年(790年),他游學長安,在士林中獲得很高聲譽。九年(793年),他與柳宗元同榜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十一年(795年),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之職。兩年后調補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擢升監(jiān)察御史。
永貞元年(805年),順宗繼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希圖刷新政治,改革弊政。王叔文又重用名重一時的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形成革新集團。但改革很快挫敗,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等8人被貶為偏遠州刺史,接著再貶為偏遠州司馬。劉禹錫從此開始了長達20余年的貶謫生涯。
他先是被貶朗州(今貴州遵義西)司馬長達10年。其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文,表達對當權者的不滿和自己不甘沉淪的雄心,還寫了多篇哲學論文,最重要的當屬《天論》3篇。
元和九年(814年),劉禹錫奉詔回京。因《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語涉譏刺,執(zhí)政不悅”,劉禹錫再次被貶為更遠的播州刺史,后易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喪去職守孝。
穆宗長慶元年(821年),他被任為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刺史。長慶四年(824年)調任和州(今安徽和州)刺史。
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
大和二年(828年),他回長安任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后又出任蘇州刺史、汝州刺史、同州刺史。
開成三年(838年),因患足疾等故而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一年后,加檢校禮部尚書。
武宗會昌二年(842年)七月,劉禹錫病卒于洛陽,終年71歲。
在哲學上,劉禹錫是著名的樸素唯物主義者,主張無神論。在文學上,他的文章可與韓愈媲美,詩歌與白居易齊名。白居易在《劉白唱和集解》中稱贊說:“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森,少敢當者?!笨梢妱⒂礤a深為白居易所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