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商洛市婚嫁習俗
一瑩郎
商洛婚俗,在辛亥革命前一般按照《周禮》中“六禮”程序進行,即納采、問名、納吉、納證、請期、呈叩。隨著歷史的變遷,婚俗也隨之改變,一般為提親、訂親、結(jié)婚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后,貫徹《婚姻法》,移風易俗,自由戀愛,新事新辦,文明結(jié)婚之風日盛,結(jié)婚儀式簡單樸素,集體結(jié)婚、旅游結(jié)婚也在風行,結(jié)婚日植樹造林更具新意。今在城鄉(xiāng),特別在山區(qū)還沿繼不少舊俗,古樸熱鬧。
提親:舊時提親有兩種方式,一是男方請媒人到女方提親。有的兩家世代相好指腹為婚。若都是男孩,拜為兄弟;都是女孩,拜為姐妹;一男一女,結(jié)為夫妻。二是由媒人牽線撮合。取得女方家初步同意后,將姑娘“草八字”轉(zhuǎn)送男方合相。若相合,男方將女方的“庚帖”壓在神龕香爐下。半月后,如男方家中平安無事,即示女方命好,便可訂婚。
訂婚:也叫定婚,古稱“作揖”。定親多在女家進行。鎮(zhèn)安縣是男方送以肉、點心、菜、酒四色禮,女方接禮后,開“龍鳳柬”叫訂婚,也叫“拿八字”?;厮纳Y,即頭發(fā)(結(jié)發(fā)夫妻)、柏樹葉(長生不老)、白米(白頭偕老)、茶葉(四季長青),裝于貼有紅封帖的庚柬中。商州大多地方是,擇吉日,抬食摞,應親男子及其父母、至親由媒人陪同,前往女家。食摞內(nèi)裝斗米、斗麥,6至8個粗布(每布6丈)、4個細布(府綢、線綢類,每布8~10尺)、4撮紅頭繩(毛線,每把半兩,扎辮用)、手鐲1雙、戒指2對、耳環(huán)2對、裹肚鏈子、牙簽子等制品(用紅線縫于紅布之上,放在食摞上面)。屆時,女方家門前有一長老敬迎,應婚男子依次作揖,后見岳父母。稍時,臊子長面,豐盛午飯,雙方父母邊吃邊談,定婚男女互不見面。席畢,男母或姑母去女子房中送一些錢鈔,意在女子接錢時從其掌紋辨別拙巧?,F(xiàn)今抬食摞已廢,送衣物、禮品尚存。鎮(zhèn)安縣俗在訂婚后,媒人領男方攜帶禮物(女方有幾房親戚就拿幾份禮),到女方認親。女方親屬以鞋襪、衣服、或現(xiàn)金回禮,俗稱“打發(fā)新女婿”。
訂婚后,雙方公開未婚夫妻關系,并改變以往對雙方父母的稱呼,俗稱“改口”,未婚夫妻可以在雙方家自由來往,逢年過節(jié),婿必拜岳丈。
送迎:舊時,擇吉日完婚,至少在前20天,男方發(fā)媒送庚帖到女家,內(nèi)容是“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完婚”,意在女方準備嫁妝。喜期前三天發(fā)帖,男家請客帖:“茲占本月×日為×男受室,是日薄酌乞蒞。”男家請媒人帖:“小兒結(jié)婚,荷蒙執(zhí)柯,謹擇本月×日喜酌候教。”喜期前一日,女方待客送女帖:“謹詹子本月×日為小女××于歸期,敬請闔第光臨”。是日,女方舅、姑、姨、姐等重要親戚前來“填箱”(成衣或衣料)。此日男方送去新娘翌日一切穿戴,以喻新娘不掛娘家一條線。男方由“全歡人”(指有兒女的中年夫婦)帶領人,提上燈籠和盛滿水的酒瓶(其上插兩根蔥),把應給女方的禮物和結(jié)婚時之新穿戴包裹起來,送至女家,曰:“送寧”。女家備酒款待,回家時,女方將酒瓶中的水換為醋,同女方給的“滿家鞋”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