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州古時八景
瑩瑩郎
涿州自古名人輩出,漢昭烈帝劉備,漢桓候張飛,東漢文學大家盧植,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北魏地理學家,被譽為世界地理學之祖的酈道元,易學大師邵康節(jié),苦吟詩人賈島,宋太祖趙匡胤等等皆出于涿州.同時,這里還是唐宋時期天下第一望族盧氏宗祠所在,子孫后代遍布世界各地,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現總統盧武炫均曾前往涿州盧氏宗祠認祖。與此同時,涿州風光更是引人入勝,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屬涿州八景了。
雙塔晴煙
雙塔晴煙指矗立在城內東北的雙塔。此雙塔建于遼代,這兩座塔的建成,民間有著動人的傳說。說是有兩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間建成,實際上是佛教文化產物。
所謂“雙塔晴煙”,一是說: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遠看雙塔正象幾縷青煙在蔚藍的天幕上裊裊升起。
二是說:在晴朗的天日,雙塔頂部周圍能看到幾縷青煙。
有詩記:“豐碑猶自紀金遼,雙塔凌增逼九宵,佛火不明鈴語寂,晴煙幾縷逐風飄”涿州雙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通會燈市
通會燈市指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鬧花燈的場面。原涿州古城中有夾城,門名“通會”,夾城上有重樓三間,名“通會樓”,俗稱鼓樓。
樓上左鼓右鐘,樓高四丈。二十里外即遙遙在目。每年正月十五是鬧花燈之日,從通會樓至南門置72架木制燈牌樓,十字路口置燈棚7座。每到此日,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耍龍燈、獅子、踩高蹺、放鞭炮,真是火樹齊開,星球碎掛,千家萬戶,燃燭通宵。
元宵之夜,登上鼓樓,遠眺長街,龍飛鳳舞,頗為壯觀。這一景象稱為“通會燈市”。有詩為證:“春風初到月初圓,不夜城中沸管弦,萬盞燈光雙塔影,一時輝映鼓樓前”。
2001年通會燈市已更名為“中國·涿州花燈節(jié)”。
拒馬長虹
城北拒馬河上的永濟橋,拱跨度大,形狀優(yōu)美,飛跨于拒馬河兩岸。永濟橋始建于明萬歷二年(1574),名曰“巨馬河橋”,萬歷十六年(1588)重修,天啟六年(1626)橋毀又重建。明崇禎后,河道南移,水不由橋行,遂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舊橋南建新橋,清帝乾隆為該橋賜名“永濟”。橋兩端筑引橋,南引橋下有涵洞22個;北之舊橋改為涵洞18個。永濟橋總長627.65米。因橋拱跨度大砌筑采用中國起拱技法,造型優(yōu)美,遠望恰似一條彩虹橫跨兩岸。清末、民初被譽為涿州八景之一,名曰“拒馬長虹”。
樓桑春社
樓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里,為漢昭烈帝劉備故里。
漢昭烈帝廟,廟宇宏廣壯麗,工程浩大,廟貌巍然。主要神像,均為木制,尤為壯觀。院中古柏參天,碑碣林立,花木繁茂,往來游人驅車過此徘徊瞻眺,留戀忘返。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在這里舉行盛大廟會,方圓數十里的鄉(xiāng)鄰,扶老攜幼,紛紛到此趕廟,各家商號,爭相開業(yè),小商小販,江湖藝人蜂涌而至。“父老相攜載酒游,果然春社勝于秋”等前賢詩句,即當年寫照。
胡良曉月
城北十里胡良河橫跨一座石橋,南來北往的行人登上這座石橋,都免不了停步,欣賞這里的景色。尤其是將近黎明時,當雄雞報曉,天色微明,在晨光熹微中,靜靜的河水流著,水中映出一片殘月,波光橋影,景情交融,引人入勝。故曰:“破曉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殘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鐘聲逗曙色,宿火明漁莊。晨雞時一鳴,隱隱騰朝陽”。
胡良橋現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邵村花田
城西北稻田區(qū)的百尺竿鄉(xiāng)大、小邵村一帶,地處胡良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橋流水,溝渠縱橫,譽為“小江南”。“邵村花田”是指這一帶農田景色。每當稻田插秧后,方田披上新裝,一塊塊蓮花點綴,又有遠處青山相襯,確實把人帶入了“山光潑翠水托藍,獲稻分秧事事諳,十頃荷花萬株柳,卜居須住小江南”的詩意中。
督亢秋成
戰(zhàn)國時期涿邑隸屬燕國。督亢,即指當時涿州東南部大面積肥沃地帶。荊軻刺秦王,奉督亢圖入秦,因身單力薄,大功未成,被秦王殺死,空留下一個“圖窮匕首見”的故事。有詩云:荊卿圖督亢,獻地秦人喜。風蕭自古傳,黃云復萬里。豐年禾黍多,百室歌盈止。壯士何處尋,西風吹易水?!包S云復萬里,豐年禾黍多”兩句描述了督亢一帶原野莊稼豐收的景象。
盤坡積雪
盤坡又稱三坡,距涿州城二百里,涿州的“飛地”,前人對此有過“連云一白接天涯,積雪猶堆六出花,十丈紅塵飛不到,玉山深處有人家”的吟詠。
盤坡現為野三坡,隸屬淶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