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興隆霧靈山仙人塔傳說
奧維
霧靈山仙人塔位于仙人塔景區(qū)海拔1400米的“V”型山谷之內(nèi),溝谷兩側(cè)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仙人塔被譽為“京東第一塔”,是由巖石天然節(jié)理發(fā)育而成的柱狀巖體,高48米,地際部分寬9米,厚5米,上尖下粗,呈四角形狀,猶如四角寶塔,又因其形似仙人,故名仙人塔。
塔體自然裂縫較多,塔頂上方有兩塊巨石,猶如明擺浮擱,恰似塔尖,奇妙雄偉,鬼斧神工。塔體左無毗連,右無依托,從山谷中突兀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更為神奇的是塔下有一處落差5米的瀑布,似珠簾飄掛, 更有150米長、2米多寬的斜瀑急流,似冰飛玉濺,如銀龍飄飛,見首不見尾,斜瀑兩側(cè),花木成蔭,濃郁蔥蘢,一靜一動,剛?cè)岵嘤吵扇?,相得益彰。鑒于這座石質(zhì)寶塔的罕見、絕妙,仙人塔被譽為“京東第一塔”。
從不同的角度看,仙人塔具有不同的神態(tài)。從停車場向上看,仙人塔猶如一峨冠博帶、信步山間、漫步綠野的得道夫子,吟誦著霧靈山的“奇、險、秀、美”。從塔下斜瀑的底端向上看,更像一位凜凜仙人,圍柔紗、系銀帶,指點霧靈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從右側(cè)棧道第一觀景平臺看,仙人塔就成了名符其實十八層石質(zhì)寶塔,塔尖由兩塊浮石斜搭而成,渾然天造,威震八方。從右側(cè)棧道岔路最上端的觀景平臺看,仙人塔的塔頂一覽無余,頂上浮擱的兩塊石頭組成了仙人搬石的畫面。從仙人塔上方回看,仙人塔恰似破空利劍,力擊長空;又似玲瓏寶塔,棱角分明;猶如南天玉柱,傲視蒼穹;又像長征火箭,穿云破霧。當乘車行進山間公路,仙人塔景區(qū)的風景就變成了一張張印著霧靈山風景的明信片,那不斷移走跳動的仙人塔,也就變成了蓋向明信片的石質(zhì)郵戳,將霧靈山的美麗信息飛向長城內(nèi)外,飛向大江南北。
關(guān)于仙人塔的傳說比較多,一種說法是說仙人塔原本是古燕遼海的定海神針。隨著歲月的流逝,華北北部經(jīng)歷了海洋(古燕遼海)、陸地、再海洋(華北淺陸表海)、再陸地,幾度沉浮后,海水遠去消失,定海神針便永久地留在了這個地方,它左右的鎮(zhèn)塔石就是當年守護定海神針的蝦兵蟹將。
另一種說法是姜子牙與仙人塔的故事。姜子牙早年在霧靈山修行,在這里發(fā)生過許多故事?;馃笙?,元始天尊收徒,收雷震子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還把自己的歸宿定在了霧靈山,他與霧靈山有著不解之緣。姜子牙與仙人塔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話說姜子牙興周滅紂,功成名就,分封諸神,共封了365個神。本想把泰山岱廟留給自己,可讓黃飛虎搶了去。姜子牙非常生氣,就想另找一處更好的地方。想來想去,就屬當年修行過的霧靈山最好,于是重回故地霧靈山修行。一天,突然,地動山搖,洪水肆虐。姜子牙掐指一算,原來是看守霧靈山海眼的黑白兩條小龍在作怪。他馬上趕去,果然黑白兩條小龍正在攪動海眼,大水由海眼奔涌而出,兩側(cè)的山峰也被攪動得搖搖欲墜,情急之下姜子牙從百寶囊中掏出一物,拋向海眼,說聲“變”,霎時間,一座石塔砸向海眼,小黑龍躲閃不及,被壓在了塔下??尚『邶埲圆凰佬?,用力扭動身軀,想掀翻石塔,塔下已涌出涓涓細流,塔身左右搖擺,眼看就要四分五裂。正在這危急之時,天空中飄然落下三道神符,一道落在石塔頂上,化作巨石,另兩道分別落在石塔兩側(cè)的山脊上,化作左、右鎮(zhèn)塔石,從此這石塔就絲毫不動了,化作今天的仙人塔。
原來這三道神符是姜子牙的師傅元始天尊助他一臂之力。小白龍本想救小黑龍,一看這情景,扭頭倉惶逃到后山龍?zhí)独?。因為仙人塔上有了神符,便流傳著“摟一摟活過九十九,摸一摸,活到一百多?!?/p>
在仙人塔附近有個地方叫廟臺溝,是太公廟舊址。關(guān)于太公廟有個傳奇故事。
姜太公(姜子牙)忠孝懷古,每年正月十六日到於陵邑祭拜祖先,上首天皇太昊伏羲氏神位,下首地皇炎帝神農(nóng)氏神位,中間人皇黃帝軒轅氏神位。姜太公率子孫、文武大臣親自燒香祭拜,行三拜九叩大禮。到了姜太公晚年,他怕自己過世后,人們忘記老祖宗,便命兒子在於陵邑建了三皇殿,把自己冊封的365位神,按方位塑在三皇殿周圍。兒子問父親:“您百年后塑在哪兒?”父親回答:“天機不可泄露?!?/p>
公元前1072年深秋,姜太公患病在身,久治不愈,在彌留之際,自己一生的坎坷和輝煌在腦海里一幕一幕地浮現(xiàn):半生寒酸懷才不遇,渭水垂釣得遇明君,牧野決戰(zhàn)興周滅紂,霧靈山火燒胡大仙,霧靈山收雷震子,霧靈山降雙龍,就在霧靈山往事浮現(xiàn)出來的一剎那,突然他睜開了眼睛,精神一振,有氣無力、斷斷續(xù)續(xù)地對兒子說:“兒啊…你要…把我…塑在…霧靈山…”話沒說完就去世了。盡管兒子的耳朵貼在父親的嘴邊,也沒聽清最后三個字說的是什么。從微弱的聲音和口型判斷,像是“屋頂上”。這讓兒子大惑不解:為什么要塑在屋頂上呢?冥思苦想數(shù)日,似乎想通了:要是把父親和眾神一同塑在三皇殿周圍,那不就和眾神平起平坐了嗎?父親是封神者,應高出眾神才是,所以要塑在三皇殿的屋頂上。
于是兒子把父親塑在了三皇殿的屋脊上。不幾日,姜太公給兒子托夢,要把自己改塑到霧靈山。這時兒子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的歸宿是“霧靈山”而不是“屋頂上”。只因“霧靈山”和“屋頂上”無論口型還是發(fā)音都很相似,致使錯悟了父親的本意。兒子馬不停蹄來到父親當年在霧靈山降服黑白雙龍的地方,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建造了太公廟。
雖然兒子悟錯了父親的本意,把父親塑在了“屋頂上”,但民間也有認同。有的地方蓋廟時,在殿頂塑上太公像。有的身穿官履,正面端坐;有的身穿道服,乘四不象,背打神鞭,執(zhí)杏黃旗;也有的頂盔貫甲,罩袍束帶,將帥打扮。總之都是“太公在此,萬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