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巨蛇排行榜 沃那比蛇兇狠殘暴排第一(已滅絕)(3)
凡敬子
三、白堊紀巨蛇—瑪?shù)滤杉{蛇
今天世界上最長、最重的幾種大蛇都屬于蟒科,分為舊大陸的蟒類如網(wǎng)紋蟒、緬甸蟒、非洲巖蟒、紫晶蟒,以及新大陸的蚺類如綠水蚺、紅尾蚺等。蟒蛇同時也是蛇類當中比較古老的一支,血緣至少能追溯到白堊紀晚期的恐龍時代。
即便以今天的標準,恐龍時代的蟒類也不算大,不過當時還有一些更龐大的古蛇,那就是巨蛇科。在由岡瓦納古陸分裂出的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印度和馬達加斯加,都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化石。
白堊紀巨蛇科的典型代表是瑪?shù)滤杉{蛇,有些種類體長估計可達6米。至今為止,已發(fā)現(xiàn)的化石大多并不完整,不過足以揭示了巨蛇類與蟒類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它們還沒完全修煉出“吞食者”的絕技。
蟒蛇能把獵物整個吞進去,是因為它們的上下頜靠一塊能活動的方骨連接在一起,從而可以將嘴巴張開到很大的角度。而巨蛇類的口腔里卻沒有方骨,所以相對于它們的體型,只能吃掉小一點的獵物,如當時的各種小型恐龍、幼龍、鳥類和哺乳動物。印度發(fā)現(xiàn)的一些化石顯示,3.5米長的印度古裂口蛇沒辦法吞掉整個恐龍蛋,只能潛伏在恐龍巢穴周圍,等小恐龍破殼而出后才對其施展絞殺技能。
在白堊紀的淺海中,還生活著一支名為古杯蛇類的史前巨蛇,大者也有到5—6米長。它們有適合游泳的脊椎和尾巴,可能以魚類為食,不過應(yīng)當沒有今天海蛇的致命毒牙。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時,巨蛇類和鱷類成為少數(shù)幸存下來的大型動物,耐餓本領(lǐng)或許至關(guān)重要——與恐龍那些熱血吃貨不同,它們不需要經(jīng)常進食,經(jīng)常餓上幾個月也沒關(guān)系。南美的瑪?shù)滤杉{蛇和非洲的古杯蛇一直生活到40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甚至演化出了更長更粗的種類。不過,史上第一巨蛇的名號,還輪不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