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莘縣民俗文化 溫莊火獅子
逸致
溫莊火獅子是我省重要的漢族民間舞蹈形式,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流傳廣泛,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是漢族民間最原汁原味的娛樂方式。
“莘縣溫莊火獅子”2006年底入選聊城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獅舞這一民間表演形式,流傳于山東及全國各地,甚為普遍,受到群眾的歡迎。獅舞是吉祥的象征,能表達人們的美好祝愿及幸福向往,并寓意著除害消災的寄托。因此,有著悠久的歷史,火獅子是其中的一種形式?;皙{子是在農民祭春求雨時,僅只在農歷二月二(“龍?zhí)ь^”日)晚上表演的,其實正是“月黑頭”天,夜里表演火獅子,只見由火光線條構成的火獅子突然躥出,萬點火星閃爍,堪稱奇觀。
溫莊火獅子起源于民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據現(xiàn)存老藝人回憶,清朝時期,莘城鎮(zhèn)東街前輩老藝人曾在上海、南京等地進行表演。解放初期,由莘城東街傳入溫莊第二代傳人任金生、任銀生,至今盛傳不衰。
火獅子的文化價值與它本質的屬性有著奇特的作用,火獅子造型獨特,每只獅子的獅毛是由3600支火捻組成,表演時,火捻點燃,觀眾只看到由細碎的火星勾勒出的威武高大的獅子形象,卻看不到舞獅人,當火獅子追逐跳躍時,渾身星光閃閃,火星不停地抖落,在其晃肩抖毛時,通身火星四濺,再加上風吹,便產生了忽明忽暗、火星閃爍的藝術效果。
火獅子的獅毛是由3600根火捻組成,表演時只在農歷二月二晚上,其時正是所謂“月黑頭”,鑼鼓聲中,點燃火捻,觀眾看不到舞獅人,只能看見由細碎火星勾勒出的獅子形象,由火線條構成的火獅子輾轉翻騰,互相追逐跳躍,火星四濺,光芒閃爍,硝煙彌漫,再有風吹,時明時暗,熱烈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