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廣場(2)
紹桐
3、國旗和旗桿
國旗——1949年6月15日全國政協(xié)成立后,一個月內(nèi)收到全國設(shè)計的國旗圖案2992幅,其中選出38幅。9月25日,毛主席認為五星紅旗能表現(xiàn)大團結(jié)的內(nèi)容,很好。27日政協(xié)第一屆會議投票通過,該圖案的設(shè)計者是曾聯(lián)松,原"現(xiàn)代通訊社"成員,解放后擔(dān)任上海日雜公司副經(jīng)理。 接受國旗制做任務(wù)的是國營永茂實業(yè)公司的宋樹信。9月下旬接到制做數(shù)萬面國旗的任務(wù),要求10月1日一定飄揚在北京上空。9月29日上午,又接到制做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國旗的任務(wù)。這是一面特大國旗,長5米多,寬3米多。
制做國旗的同志門,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在10月1日上午,將我國的第一面國旗送到了天安門城樓北側(cè)的開國大典籌備處。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親手升起了象征新中國誕生的國旗,從此,五星紅旗終日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蔚藍色天空上。
旗桿——天安門廣場上的第一根旗桿的總負責(zé)人是原市建設(shè)局工程師林志遠。土木、電氣部分的設(shè)計者是梁昌壽工程師。電鈕設(shè)在天安門西南角,施工單位是天順營造廠。 原旗桿基座為封閉式僅有4平方米,升降旗出入很不方便,況且設(shè)備用了40多年,均已陳舊,于是決定改建旗桿及旗桿座。 新設(shè)計的基座為平面3層,面積36平方米,內(nèi)層為6平方米基座,由漢白玉制成,四面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第二層為赭色花崗巖石帶,第三層為綠化帶。1991年2月25日開工改建,同年5月1日竣工。
新旗桿由首鋼產(chǎn)的無縫鋼管制成,由4節(jié)組裝,重7噸,長32?6米。經(jīng)特殊處理后,20年不銹蝕。
4、人民英雄紀念碑
根據(jù)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在天安門廣場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會后由中央和北京的17個機關(guān)、團體,組成了"紀念碑興建委員會"。該會向全國征集了240多幅設(shè)計方案。梁思成教授給彭真市長寫信,專門闡述了自己的設(shè)計思想。在200多幅設(shè)計方案中,選出3幅,于1951年國慶節(jié)時,在天安門城樓上展示。最后決定,以梁思成的設(shè)計方案為主,再綜合展示的3個方案,融為一體。
1949年9月30日下午6點,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之后,毛主席與全體委員參加了奠基典禮。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興建。1953年10月13日,重達百噸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島運來。1958年4月建成,5月1日隆重揭幕。 碑芯成品高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噸; 碑身由413塊花崗巖組成; 碑基由17000多塊花崗巖和漢白玉組成,面積3000多平方米; 碑座四面8幅浮雕,每幅高2米,寬2~6?4米,總長40?68米。浮雕內(nèi)容有焚燒鴉片、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zhàn)爭、勝利渡長江。在渡江畫面的兩旁另有兩幅裝飾性圖案,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全部浮雕中共有180個人物,概括了100多年的革命歷史。 該碑33年來未修繕過,有局部損壞,故于1991年3月開工修繕,同年5月1日竣工
5、人民大會堂
1958年10月底破土動工,1959年國慶節(jié)前完工。 整組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正面墻呈"弓"字形。南北總長336米,東西寬206米,中央最高處46?5米,正門臺階寬83米,高5米。擎天柱12根,高25米。金色大銅門五扇。正門南北兩側(cè)各有與墻色相同的大圓柱18根。國徽高懸在正門上方。全部建筑面積17?18萬平方米,分三部分。
中央部分 門內(nèi)為中央大廳,南北76米,進深48米、高16米,總面積3600平方米。方廳柱20根,廳頂水晶玻璃吊燈5盞。正面有6個通向大禮堂的大門。大禮堂的進深60米,寬76米,高32米,二層挑臺,共設(shè)座席1萬。底層座位有擴音器和譯意風(fēng)。主席臺600平米,設(shè)座300個,有聲、光、電設(shè)備。禮堂頂部有巨大的紅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周圍以葵花環(huán)及三層水波形燈槽,散落電燈500盞。 北部宴會廳 宴會廳東西長102米,南北寬76米,面積共7000多平方米,可供5000人宴會,萬人酒會。
南部人大辦公樓 辦公樓部分包括以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各具特色的會議廳,為旅游團隊參觀方便,二樓辟有外賓休息廳。
6、中國革命博物館
天安門廣場東側(cè)的巍峨建筑,北半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南半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1958年11月動工,1959年8月建成,歷經(jīng)10個月。南北總長313米,東西寬100米,總面積6?5萬平米。中央部分高4層,其余皆為3層。正門方柱12根,敞廊高33米。
中國革命博物館有二層展室,每層4000平方米,1961年7月1日正式開放。以"五·四"以來的革命資料為主要展品,藏品極為豐富。
中國革命博物館中,有周恩來同志紀念館。其展品內(nèi)容是從周恩來少年時期出國留學(xué)時起經(jīng)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后各個時期的文物、照片、圖表、說明等。
7、中國歷史博物館
該館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成立于1912年7月。1926年改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1930年改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4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9年仍叫北京歷史博物館。1959年從午門兩廡遷入新館。展品內(nèi)容從奴隸社會夏商周到太平天國直至清王朝滅亡數(shù)千年歷史的文物、貨幣、圖畫等30多萬件,分朝代展出。
8、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廣場南部的方形建筑,是毛主席紀念堂,南北280米,東西220米,占地5.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3867平方米。
庭院——主體建筑北門前有東、西兩組泥塑,以中國革命史詩為內(nèi)容。東組表現(xiàn)的是新民主主義時期,西組表現(xiàn)的是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主體建筑南門是以繼承毛主席遺志、各族人民顯示出無比信心為內(nèi)容的兩組泥塑。四組泥塑共有62個人物(高3.5米),由來自全國18個省市100多名雕塑家完成。全部塑像用泥200多噸,歷時5個月。南門外的30面紅旗,代表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
紀念堂——紀念堂是主體建筑,由三部分組成。
臺基:高4米,邊長105.5米。臺基上有大方柱44根,斷面1.5米,高17.5米。臺基四周是用來自大渡河畔的棗紅色花崗石徹起。上面漢白玉欄板上,雕刻著象征江山永存的萬年青。1976年11月24日奠基典禮時所埋的基石就在此臺基下?;車鲞M了來自珠穆朗瑪峰的石頭和澆灌了臺灣海峽的水。
進北面正門即北大廳,寬34?6米,進深19?3米,高8?5米。廳內(nèi)有1米見方的大柱4根,頂上葵花燈110盞,地面鋪杭州名產(chǎn)灰大理石。迎面有3米高的毛主席塑像,像背后為巨幅山河圖,高7米,長24米。這里是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
由北大廳南側(cè)的金絲楠木大門進去,即是瞻仰廳。水晶棺距地面80公分,圍以萬紫千紅的山花,簇擁著由黑色花崗石砌成的梯型棺座,四周嵌著黨徽、國徽和軍徽。 瞻仰廳之南為南大廳,漢白玉石墻上鐫有毛主席的《滿江紅》詞。 三個大廳的東西兩側(cè)是休息廳和老革命家紀念室。 紀念堂的全部工程僅用了6個月,1977年5月24日主體工程完工,8月底全部竣工,9月9日正式開放。
9、正陽門(前門)
正陽門是內(nèi)城九門正南之中門,永樂十八年始建,正統(tǒng)元年(1436)重修九門城樓。舊北京時期,正陽門是全城最高建筑,取"圣主當(dāng)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主脊高42米,目前是北京所剩惟一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長安路中段天安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