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棲霞過年民俗(3)
超愛
拜年
拜年。拜年是加深人與人之間友誼及化解恩怨的紐帶與橋梁,是中國人的禮儀美德。拜年先近后遠,先本族再親朋好友。沒出五福的要帶著供品紙香到長輩家發(fā)紙磕頭拜年。舊時拜年大人們身穿新長袍戴禮帽,領著打著紙糊的小燈籠的孩子,挨家挨戶的叩頭參拜。有句俗話說“大年午更借大褂誰家不用”。門戶大的從半夜直拜到天亮。叩頭從輩分大的開始叩頭拜,一直到同輩長者,往往人多祖譜前擠滿了還要排到院子里。拜年直到過十五后,即使未上門拜的過年后頭一次見面后都要相互問好,祈求惜福平安。平日里有過節(jié)相互不合的,午更天一登門叩拜,一切恩怨都迎刃而解了。午更女的一般不出門拜年,只拜自家的祖父伯父等。新媳婦則由小姑子或兄嫂及弟媳帶領對本家族參拜,借此本家擇定請新媳婦的日子。出門,即外出拜年。俗話說:“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拜丈母”。新女婿上門,頭年本家族都要請女婿。父母看閨女待過了十五后,一般在十六或十八日。
割谷、迎灶王爺、迎喜神。午更拜年后,待天快亮了,要祭奠灶王爺迎接下界帶來福音。放鞭炮割谷,喜迎新的一年五谷豐登。此刻要觀看東方天色,若天空發(fā)黑則預示著新的一年好年頭。若一夜天好無風,說明收吊對(馬鞭),即收五谷好兆頭。早飯要趕在天亮前,越早越好,說明新的一年都能早早吃飯。這一頓飯大多都搶著吃馉餷,尤其是小孩都想多吃幾個錢,有錢花,老人則盼著吃到豆腐,老年有福。用馉餷、餑餑、包子等請狗、貓、雞、豬等家畜,答謝一年對家庭的貢獻。若狗先吃掉餑餑,就預示著今年收小麥。天亮后大人孩子走出家門按“灶母頭”(灶王爺)上指的喜神方向,將自家的驢牛騾馬等頭上系上紅布牽著朝喜神的方向迎喜神。中午家家要吃魚,說吃了魚和芋頭,不僅日子有余還眼睛亮,腦子清醒聰明。另外,正月十五前后還有不同的節(jié)日,如管小孩日、管大人日、管果樹日、莊稼會等,若那日天氣好則能收人(人旺)或收莊稼,人們還要放鞭炮。具體為:一雞、二狗、三貓、四兔、五為打毛蟲日(家家到山嵐中放鞭炮打驅趕樹上的毛蟲,這日一般不到別人家出門,以免給人家?guī)ッx,不吉利)、六莊稼會(放鞭炮慶賀)、七人日(管小人和中年人,早晨吃面湯,意思纏住孩子,好養(yǎng)活)、八莊稼會、九果木日(到果園及山嵐祭奠、鳴鞭炮)、十蔬菜日、十一和十二及十六同為莊稼會、十七中年人日、二十日大米日、二十一小麥日、二十七日老人日等。
送神。正月初二送神,指送外來的神靈鬼魂,自家的老人們待過了十五才走。傍晚將吊對拿下,晚飯吃馉餷祭奠。夜深人靜后帶著紙香吊對等供品和鞭炮到村外焚燒送神,口念叨“各方神靈年已過了,你們走好,望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幸?!薄3跞绱驋咴鹤?,撤祖譜供品,只留香爐等。迎接女兒女婿回家,不能讓他們見到祖譜。外甥不能踏著馬草進姥爺的家門,即若閨女離家門近,閨女外甥午更也不能回家拜年,必須到送神將祖譜撤下后方可進門,否則不吉利,就是管著兄弟哥嫂家不發(fā)達,人家忌諱。
正月十五送燈。次日同大年相同掛祖譜上供,做各式面燈。這天,家家戶戶用豆面做面燈。面燈上方有盛油的燈碗,用草桿纏上面花插上做燈芯,做好后放在鍋中稍蒸一下使其不能變型,最后澆上蠟油。種類有:祖譜供桌上的一對大一點的龍鳳燈、荷花燈、燈碗邊沿捏有節(jié)的十二月燈(點燃后看其燈芯呈現(xiàn)的灰粒多少判斷各月的收成)、用盤子盛著放在水缸中飄浮的一對金魚燈(豫示著家中日子川流不息紅火)、面缸中的神蟲燈(糧食有余)、豬燈(家禽興旺)、狗燈(看門)、雞燈(吃蟲子)、看場佬燈、窗臺花燈等等。民間傳說,正月十五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辟邪祛百病。所以人們往往端著燈相會照照面孔,還要照一照屋內外的各個角落。這一夜講究的一點就是晚上要亮,要用面燈把全家每一個角落都要照遍,表示一年的亮,日子紅火順當。另這一日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帶上面燈到祖墳上為前人送燈祭奠,傳說是用燈照著捉虱子。采用豆面為原料,一是黃色,表示金燈,二是面料硬,便利制作。家中當年去世的人用白面做,即銀燈,頭一天送燈,示“戴孝”。到祖墳送的燈雙人兩個燈芯、單人為一個燈芯。其中十二月燈中的二月燈不點,留在“二月二”龍?zhí)ь^那天再點。
二月二打灰屯。早晨天不亮用草木灰在院子中和大門口畫多個灰圈圈——打灰屯。畫上梯子,中間放上五谷雜糧。飯后讓家中的雞鴨吃,看其它們先吃什么就說明當年收成什么。中午吃面圣蟲,龍?zhí)ь^,晚上點燃二月二面燈。
至此,年就過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