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花/市樹
之風(fēng)
揚州市市花——瓊花、芍藥
1985年7月18日,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16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花為瓊花。2005年1月5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12次會議決定,增補芍藥為揚州市市花。
瓊花,又稱聚八仙、蝴蝶花。忍冬科落葉或半常綠灌木。4、5月間開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聚傘花序生于枝端,周邊八朵為萼片發(fā)育成的不孕花,中間為兩性小花。分布在四川、甘肅、江蘇、河南、山東以南等地。
1985年7月18日,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16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花為瓊花。
2005年1月5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12次會議決定,增補芍藥為揚州市市花。
芍藥為毛茛科芍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肉質(zhì)的粗大主根,莖叢生,莖和葉梗有紫紅和綠色兩種。葉互生,二回三出復(fù)葉,小葉三裂,呈尖橢圓形。花蕾單生于分枝頂端,立夏前后開花?;ù蠖G麗,有單瓣或重瓣,花型多樣,花色或紅或白或紫或黃,燦爛絢麗,很多品種都能散發(fā)芳香,令人心醉。芍藥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歷史上以揚州芍藥最負(fù)盛名。芍藥又稱“將離”,古代男女交往中會以贈送芍藥,表達(dá)結(jié)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揚州的芍藥歷史上名聞遐邇,廣陵芍藥與洛陽牡丹齊名,早有“揚州芍藥甲天下”之譽。
據(jù)記載,揚州芍藥栽培,始于隋唐,盛于宋代,衰于元、明,復(fù)興于清代。宋時蜀岡禪智寺、山子羅漢、觀音與彌陀等寺院都大量栽培,朱氏南北兩圃芍藥5萬~6萬叢,盛極一時。
揚州市市樹——銀杏樹、柳樹
1985年7月18日,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16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樹為銀杏、柳樹。
銀杏,裸子植物門、松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葉扇形,雌雄異株,為距今1.5億年左右的侏羅紀(jì)孑遺植物,我國栽培頗多,是珍貴果樹和綠化觀賞樹種。繁殖用實生和分蘗。果實杏形,因附有白粉而得名。又因果色、葉形和結(jié)果遲而被稱為白果、鴨腳和公孫樹。樹齡極長,可千年以上。有數(shù)百年或千年以上樹齡的銀杏樹一般以寺、廟、觀、祠中的居多。
銀杏全身是寶,其果仁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質(zhì)、維生素、糖、纖維素和礦物質(zhì)。既是健身營養(yǎng)補品,又可入藥,性平、味苦,有小毒,功能斂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遺精帶下、尿頻等癥。葉可提取有效成分制藥,用于治療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果皮可提栲膠,木質(zhì)輕軟細(xì)密,不易變形,是建筑、雕刻、制作家具和工藝品的上等木料。銀杏在揚州各縣(市、區(qū))均有種植。
柳樹,楊柳科、柳屬植物,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多狹長,雌雄異株。春天開花,其種子包裹在柳絮中,隨風(fēng)飄灑,遇土即活,繁殖極易,常用樁、枝扦插。枝條柔韌,自然下垂,隨風(fēng)飄舞,婀娜多姿,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繪畫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