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第一處世界遺產(chǎn)在哪里(2)
又蓮郎
超乎想象的生存方式
荔波喀斯特洞穴數(shù)量眾多,景觀珍貴而奇特。董哥洞中生長著兩只已有十幾萬年生命史的鐘乳石,科學(xué)家從默默無語的它們身上,居然解讀出十幾萬年地球氣候的變遷。
荔波喀斯特的原始森林,生長在三層幾億年的巖石上。石頭上的生存,必須超乎常理,逾越常情。在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各種樹根不分類別、部分彼此地糾纏交結(jié)。
它們越過空中,翻過山巖,在百米絕壁上攀援,尋覓可以落腳的地方。一旦找到,便鉆進去,巖石的每一道縫隙,都是它們生存的希望。這些看上去柔弱無力的樹根,以堅韌對抗堅硬,撐破,或者說是撕裂了巖石,將根系深深地扎進石縫,穿透巖石伸入地下去吸取養(yǎng)分。
如果無縫可鉆,那些大大小小的根系,就從四面八方漫過巖石,將它圍困起來,再從巖石的邊沿下掏取土壤。
年年歲歲,樹木不斷生長,根系不斷發(fā)達,巖石被樹根編織的網(wǎng)一點點抬離地面,形成了喀斯特森林里的一絕——“樹抱石”。在一座小山上,一株榕樹“力拔山兮”,就這樣抱起了一塊排球場大小、重達百噸的巨石。
生存的渴望所激發(fā)的生命力量,生命意志所展示的堅忍不拔和不折不撓,撼人心魄。
用鐘靈毓秀詮釋生存智慧
走進荔波喀斯特,有時會產(chǎn)生錯覺,以為這里的樹木和人類一樣,有著健全而靈活的心智??λ固氐臉淠緦λ从幸环N而特別的感情。它們總是搶先占領(lǐng)岸邊,擠到河里,任憑溪水淹沒樹干,有的小樹甚至長在了激流的中央。
與別處那些離不開水又怕溺水的樹木完全不同,它們居然擁有了水陸兩棲的本領(lǐng)。它們仿佛在用這種方式,戲謔樹木與水的關(guān)系法則,并由此創(chuàng)造了喀斯特又一個奇跡——“水上森林”。
這里的一些動植物的智慧,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在林間的地面上,常常能看見行動怪異的“小草”,那是已經(jīng)學(xué)會化妝術(shù)的竹節(jié)蟲。這些躲在草叢中的蟲花,把自己弄成白絨絨一團素面朝天的花絮。某一類蜘蛛,則在背上畫出一只兇神惡煞的大貓,有的植物,也用動物的摸樣裝飾自己,以恐嚇動物天敵。
荔波喀斯特是人與自然和諧互榮的典范,在這里,這里的人們“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他們勞動時唱山歌,戀愛時唱情歌,宴宴時唱酒歌,用歌聲記錄和裝飾樸素的生活與情感。
這里的“肚皮舞”和“貫胸舞”,曾被記入《山海經(jīng)》,成了“刑天舞”和“貫胸人”神話的來源;這里的“兩片瑤”保存著秦漢貫首衣的模樣,造型奇特的禾倉,也可以找到樹居時代痕跡;這里至今仍沿襲穴居時代的洞葬習(xí)俗,把洞穴看做是生命棲息的天堂。
這里的瑤族和大洋彼岸北美的印第安人遠隔千山萬水,沒有聯(lián)絡(luò),但兩個民族的圖騰柱確能如出一轍,極為相似,讓人生出很多的猜想。
這里耀眼的民族之花,在荔波喀斯特的綠色里開放,為喀斯特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也因此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之地的點睛之筆。
相信,她會仍然以自己的絕倫的姿態(tài),征服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