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故里 陜西合陽赤城東村
可佳
合陽縣南部有一座東西橫亙的乳羅山。其特點“山不出頭”。距該山東南十里的赤城東村,是佛教凈土宗(亦稱蓮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的故里。清咸豐十一年(1861)印光誕生在赤城東村西廈房最南頭的一間小屋里。
印光法師法名圣量,字印光。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合陽路井鎮(zhèn)赤東村人。因其仰慕佛教凈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民國四大高僧之一(虛云,太虛,印光,弘一)。在振興佛教尤其是凈土宗居功至偉,是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故該村因其而得名。赤東村的酥梨因其味美質(zhì)優(yōu)被譽為“酥梨基地”,享譽美名以“印光”命名的酥梨,曾榮獲楊凌博覽會金獎。故而,赤城東村也因此而名氣頗大。
該村村口有一口大澇池,澇池北邊有一排朝東的窯洞,是昔日的“念佛堂”。印光法師皈依佛門后,經(jīng)常為村人捎回各種經(jīng)書,勸人向善。如今,該村還存留著印光當年寄回的經(jīng)書和親筆書寫的信件,現(xiàn)已是珍貴的文物了。
赤東村南打麥場里早先有一棵兩三抱粗的大木蘭樹,這是一種罕見的珍稀樹種,結莢呈金色三角形,莢內(nèi)是烏亮滾圓的黑豆豆。老人們用這黑豆豆為孩子們串成佛珠、手鐲、項鏈等飾品。村里人傳言,草木也有情,這株大木蘭樹 也許是專為印光生長的。
從村東北方向徑直行走約200米,便是趙氏祖塋,塋地東臨金水溝,恰在一條林木蔥蘢的支溝的溝垴頭。2001年,“印光紀念堂”在趙氏祖塋附近建起。介于此,由陜西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界明法師集資修建的“印光大師舍利塔”也在這里落成。
這里農(nóng)歷臘月十二日舉行集會,人們用賽詩、演戲、社火等民間藝術形式來表達對印光大師的懷念和愛戴。
印光大師
印光法師傳奇一生
印光法師,民國一代高僧,其振興佛教,弘揚凈土,密護諸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與近代高僧虛云、太虛、諦閑等法師均為好友,弘一法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凈土宗信眾中的地位極高,后人尊為凈土宗第十三祖。
法師留給后世的無上法寶《印光法師文鈔》,前后三編共計一百余萬字,是凈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燈,被譽為“小藏經(jīng)”。
其一生中苦口婆心勸人老實念佛,以凈土為依歸;皈依弟子莫不奉為圭臬,而聞法師風范追隨者亦依念佛法門而證蓮果,其數(shù)何止于千萬人耶?法師數(shù)十年來以念佛要旨諄諄善誘,誨人不倦,興慈運悲,轉(zhuǎn)妙法輪,無非以末法眾生,根鈍難調(diào),以此念佛法門,實為往生捷徑而又三根普被;若鈍根者,以信、愿、行執(zhí)持佛號,亦可帶業(yè)往生。若利根者,方一提撕,三昧現(xiàn)前,親蒙彌陀授記,上品上生,如操左券。如未能深信或信而未篤,甫聞圣號,或贊嘆,或恭敬,皆可遠植凈根,獲大利益。是故法師普勸念佛,咸得解脫。
1861年臘月十二日,在陜西合陽縣乳羅山下赤東村誕生佛教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法名圣量,字印光,號繼廬,行者又常慚愧僧。
大師出身于書香門第,父秉綱知書達理,仁和德劭,耕讀傳家,母張氏系清初禮部尚書雍正之師張大有之后裔,讀書知理,向善拜佛,慈和淑慎,鄉(xiāng)里相敬。兄弟三人,長兄折桂,二兄秋桂,自幼隨長兄學儒,穎悟異常,聰明超群,成童中才秀。
1880年,大師隨長兄讀書長安,在去同州考秀才時,只身投奔西安大雁塔慈恩寺出家,后被長兄再三相勸,硬扯回家,但人在家,心已歸佛。
1880年底,大師被兄扯回家,閑住八十余日,因佛心所向,決心未移,1881年自投終南山五臺蓮華洞寺,拜禮道純和尚為師,剃度出家。
1882年,大師到陜西安康縣雙溪寺座下,受具足戒,從此開始了他終身奉獻佛教的漫長生涯。
1882年,大師在湖北蓮花寺中曬經(jīng),偶讀殘本龍舒凈土文,益知凈土一法,圓賅萬行,普攝群機,言簡義周,詞詳理備,為接引初機第一要書,若欲普度眾生,此書萬不可忽視,從此一心專致誦念佛號,身行化他,以凈土為歸奠定基。
1883年至1892年,大師在這十年中,隱跡南五臺山,曉夕念佛,兼讀契經(jīng),理念心誠,深入法海后,八年行腳北京懷柔縣紅螺資福寺,又朝禮山西五臺山,經(jīng)過長途跋涉,歷盡艱苦,拜師識友,精研凈土經(jīng),四年攻讀,八年躬行,既飽覽了祖國錦繡河山,又專修凈土宗之決心。
1893年大師在北京園廣寺與化聞和尚相晤,應化老之邀,南下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安單藏經(jīng)樓,檢閱料理相助之人,從1893年到1918年二十五年間除兩次因公出寺外,一心念佛,深研凈土,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學行,倍進當年,大師住錫的藏經(jīng)樓現(xiàn)作為印光大師紀念堂,趙樸初題寫了紀念堂匾額。
大師一生從不談玄說妙,而是實事求是,言行一致,真修實踐,率先垂范,使人通過學佛,皆知能行切實受益,他特別反對口是心非的假善人,指出倘外觀修持之相,而內(nèi)無真實之心,則是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耶?
大師抓住佛陀創(chuàng)教主旨,認為只要人心向善,心中有佛,就是學到了佛教的根本,總結幾千年宗教發(fā)展史,結合現(xiàn)實,大膽改革,他不主張學佛者都要出家,特別奉勸婦女不要一學佛就出家,這一改革是佛教史上的重要舉措,對于振興佛教發(fā)展宗教教化社會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稱贊和歡迎,因此他的弟子迅速發(fā)展到三十余萬人。
1912年大師在研究宗教中從儒道佛三教相融,大師深探人生奧妙,窮究佛教真諦,他的《凈土決疑論》《佛教不宜混濫論》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等文,言言見諦,字字歸宗,上符佛旨,下啟民心,拯救世風,經(jīng)世致用,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報應、生死輪回乃為人處世之根基。大師不但為佛陀的忠實繼承者,又把佛教大大地向前發(fā)展了一步。
1912年,大師在普陀山法雨寺晤上海居士高鶴年,高鶴年居士臨行攜去大師四篇文章至滬,首次登刊于佛學專報,引起很大反響;1918年春,天津居士徐蔚如搜訪得大師文稿二十二篇,定為《印光法師文鈔初編》于北京印行;《印光法師文鈔》不斷增編,先后由商務印書館、揚州刻經(jīng)院、中華書局、蘇州弘化社、上海佛教書局等印行,由此風行天下,印光大師之名遠揚國內(nèi)外。
1918年,大師《文鈔》出世后,深受名人所愛。國學大師梁啟超得《文鈔》后,題詞贊美:“古德弘法,皆覷破時節(jié)因緣,應機調(diào)伏眾生。印光大師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誦此后,更進以蓮池、憨山、紫柏、蕅益諸集,培足信根,庶解行證得有下手處。啟超具縛凡夫,何足以測大師,述所受益,用策精進云爾?!?/p>
1919年,大師應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創(chuàng)辦人簡照南、簡玉階之邀,在上海南園向諸居士說凈土法門及因果報應事,簡氏兄弟及諸居士深受感化,遂發(fā)意捐助千余元作印經(jīng)費用,隨后兄弟兩人發(fā)心布施,將上海常德路私宅獻給上海佛教凈業(yè)社,現(xiàn)為上海佛教居士林覺園。
1922年,遠真翻造太平寺時,為大師特辟凈室一間,從此來滬卓賜太平。時間長了,一些法門君子,如南京魏梅茹、西安王幼龍、淮陽王慧常、江西華止凈、嘉興范古農(nóng)、滬上馮夢華、施省之、王一亭、聞蘭亭、朱子橋、屈文六、黃涵之、關絅之等,或因私問道,或因社會慈善,皆向大師請益,各方投函者更不可勝數(shù),一時太平蘭若名傳遐邇。
1922年,浙江定??h知事陶在東、會稽道尹黃涵之,因師道行教化一方,呈請民國政府大總統(tǒng)為大師題賜“悟徹圓明”匾額一方,當時法雨寺鑼鼓喧天,成為一時盛事。普陀素為佛教名山,大師盛名更是廣傳天下。弟子都為大師高興,而大師卻置若罔聞,有人稽首請問,師曰:“空中樓閣,而自己實在是無此福德,慚愧尚且來不及,又有什么值得榮耀?!?/p>
1927年十月,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由弘一法師引見,在上海閘北太平寺,同李石岑等七八人拜謁大師,葉后作《兩法師》一文評贊說:弘一、印光兩法師,一個是水樣的秀美飄逸,而一個是山樣的渾樸凝重。
從1918年起,大師校訂、刻印、流通佛經(jīng)佛書,弘宗演教,多次往返上海、揚州、蘇州、南京等地,印行凈土經(jīng)論近百種、數(shù)千萬冊,贈送各界。
1936年4月,抗日愛國將領范續(xù)亭將軍經(jīng)大師皈依弟子介紹,全家至蘇州報國寺拜謁大師,要求皈依大師,獲賜法名慧范。
1936年,全國著名畫家張大千之兄張善子,擅長畫虎,將自己在蘇州獅園養(yǎng)的一只老虎牽到大師跟前,讓大師給老虎說三皈依,并賜法名格心,從此這只猛獸之王老虎都變得十分溫順,實乃佛心靈感。
1936年10月,大師在上海覺園舉行丙子護國息災法會演講,某晚年僅十八歲的上海女中學生楊信芳與張孝娟睡覺中夢見大士招手,告訴她大勢至菩薩現(xiàn)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又道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四年后化緣畢矣。楊驚醒把夢告知張,次日《申報》刊登印光在上海覺園主持法會,她兩同去聽講并一同皈依。1937年春,楊去蘇州謁師,告以夢,大師嚴詞呵斥:“莫瞎說,莫瞎說,以凡濫圣,招人毀謗,此夢萬不可對人說。”1940年大師圓寂時,楊女士痛哭流涕,才把此夢說于大家,仔細推算,從1936年11月至1940年11月4日大師圓寂,整整四年時間,真是佛其靈、夢其真!
印光大師生長于文化古國的大地上,合陽是夏啟所封之有莘國。五帝之一的帝嚳統(tǒng)治生活在這里,死后葬于合陽洽川。商朝開國宰相伊尹,曾于此耕種。周文王妃太姒為洽川美女,以他二人愛情為主題的《關睢》詩開中國詩歌先河。夏商周之后,歷朝歷代合陽人文薈萃,隋唐又是佛教圣地,這一切都在印光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將身獻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