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農業(yè)生產習俗 開秧門
假情意
客家民間對每年第一次插秧,叫“開秧門”,結束插秧那天,又叫“關秧門”??图乙运痉N植為安身立命、世代傳家之本,因而有著許多關于稻作生產的傳統(tǒng)習俗,并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稻作民俗體系。從播種開始,客家有“掛田錢”、“祭秧田”儀式;到插秧時,又有“開秧門”、“關秧門”之俗;而稻谷即將收割之時,農歷六月的客家人又要紛紛“吃新”、“嘗新”;稻谷收割完畢,感恩的客家則要擺“洗禾鐮”酒,全家歡宴慶祝豐收。
與黃遵憲、丘逢甲一起被譽為晚清嘉應(今梅州市)三大詩人的胡曦,其《興寧竹枝雜詠》之《掛田錢》詩云:“入春祈谷又祈年,傴僂神祠古道邊。削得竹竿還剪紙,同儕(客語方言詞,他)來去掛紙錢?!被洊|客家在做好秧田準備播種前,均要舉行一個“掛田錢”的祈豐儀式,在削好的竹竿上粘糊紙錢,掛在秧田中間。
贛南客家則在播秧以后,要在田邊插上三支香,掛上三頁紙錢。清明前后,各家戶還要做“艾米”(即艾葉“清明粿”),把做好的“艾米”提到秧田里去祭祀,希望自己的秧苗無病無災,茁壯成長。這種祭祀形式,當是客家先民向當時土著之一壯族學習的結果。
贛南客家地區(qū)傳說,古時候壯家有位姑娘叫秧妹,長得非常聰明美麗,能歌善舞,又能插得一手好秧苗。有一天,秧妹在木樓上織錦,突然闖進一伙人,把她搶到土司那里。土司逼秧妹嫁給他做小妾,秧妹寧死不屈。后來土司把她關在一個巖洞里,她不吃不喝,整天痛哭。日子一久,她變得瘦骨如柴。土司見秧妹不像以前那樣美麗,就逼她下田插秧,許她一天插完一塊大田,就放她回家。就在插完最后一棵秧時,她突然倒在了田頭,手里握著最后一棵秧苗離開了人世。后來到了天庭拜見玉帝時,秧妹手里仍握著秧苗,于是玉帝就封她為護秧神。這則美麗的神話傳說表達了客家人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愿望。
贛南大余客家播谷種俗稱“點禾子”,播早稻一般在驚蟄日前后,因此又俗稱“點驚蟄”。播谷種日一大早,各家戶紛紛備齊香燭、紙錢到田頭祭祀田螺菩薩,祈求保佑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