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盒
我走在霧里
煙盒,是彝族、哈尼族特有的敲擊體鳴樂器。流行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建水、紅河、蒙自和金平等地。
居住在云南紅河地區(qū)的彝族、哈尼族人民,喜歡吸龍竹大口徑煙筒,也隨身攜帶盛放煙絲的煙盒。最早的煙盒是用皮革縫制的,后來才改為木制。聰穎的彝家人,用手指彈擊盒蓋或盒底,發(fā)出響亮的樂音,后經(jīng)美化,這種原為生活用具的煙盒,便成了民間舞蹈《煙盒舞》的伴奏樂器和舞具。
用當(dāng)?shù)厮a(chǎn)水冬瓜木或梧桐木薄片制作,圓形、盒狀,通高5厘米~7厘米、直徑7厘米~10厘米,壁厚0.2厘米,外表涂朱漆,上繪圖案紋飾,也有的盒壁四周鏤刻花紋或有銀飾,邊沿鑲銅箍、系珠練及銅鈴。
在北京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個來自云南民間的煙盒,做工細致,小巧玲瓏,盒邊鑲銅箍、飾銅鈴。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鑒》中。
演奏煙盒與舞蹈相結(jié)合,也即為《煙盒舞》伴奏。舞蹈者打開煙盒,左右手分執(zhí)盒蓋與盒底,各以食指和大指彈擊,邊彈邊跳,舞姿優(yōu)美。舞者一般多在翻腕亮肘時彈擊煙盒,可以打出各種節(jié)奏,音色清脆悅耳,并同時振響盒邊的小銅鈴,以加強舞蹈的節(jié)奏和歡樂氣氛?!稛熀形琛酚址Q《跳弦》,即使用彝族四弦作為舞蹈的伴奏樂器。煙盒舞既可男女二人模擬動物形態(tài)進行對跳,也可十?dāng)?shù)名或數(shù)十名男女集體舞蹈,舞者圍成圓圈,向逆時針方向前進,舞步緩慢,邊彈邊跳。
煙盒還用于民間器樂合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