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風(fēng)俗 一年三上墳
夢若羽
臘月二十四“接祖宗”燒的香紙灰還沒有被雨水沖刷掉,正月的墳山上又添了新的香紙灰。那是些急著打工掙錢,等不到清明節(jié)就要出門的年輕人,過完元宵節(jié)就到墳山上祭祖,燒香磕頭,祈求亡人在天之靈保佑他們在外平安、賺錢、發(fā)財。
清明節(jié)掃墓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在正月就把清明做了,留守在家里的大部分人則把清明節(jié)搞的熱熱鬧鬧,風(fēng)風(fēng)光光。距清明節(jié)還有一兩個星期的光景,每個姓氏中幾個為首的就合計著清明該怎么做,今年哪家做東,每戶出多少錢。所集的錢用于購買香紙爆竹、就餐、請車。按照姓氏,再分房頭,同一房頭的又分大房頭、小房頭,五代以上的老墳按大房頭去祭掃,三代以內(nèi)的分小房頭去做。石碑?dāng)嗔耍舟E模糊了的要更換,拜臺倒了的要及時砌。這個時候,不論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該出的錢都要出,能去的都要去。選擇個好天氣,或開著車子,或步行,來到墳山,插上標(biāo)記,燒一疊紙錢,放一掛鞭炮,奠上三滴茶、酒,虔誠地磕三個響頭。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鄉(xiāng)下人最重視的時節(jié)之一,俗稱“鬼節(jié)”。也許是一年過了大半,勞累了大半年的人們,想找個理由犒勞一下自己,這天飯桌上的飯菜像過年那樣豐盛。只要在家里過節(jié)的人,同樣要到墳山上燒香拜祖。許多講究的人家還要用銅錢在黃裱紙上鑿上錢印,以示陰幣的真實有效。除了上墳山燒紙以外,傍晚時分,還要端上三牲禮,擺在大門前,燒一堆紙錢,邊燒邊呼喚著已故老人,叫他們來收錢,然后祭下茶、酒,磕了頭,再回家吃晚飯。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鄉(xiāng)下小店顯得格外忙碌,除了年貨之外,香紙、爆竹的銷量也特別大,僅這方面的開支,一般節(jié)省的人家也在200元左右。吃罷早飯,大人領(lǐng)著小孩,拎著香紙籮上墳去了。帶上小孩一是讓小孩熟悉自家的墳山方位,二是祈求九泉之下的老人保佑子孫會念書。大人、小孩一齊跪在拜臺前,邊燒紙邊小聲嘰咕著“某某老人,我來接您回家過年了!”
不管是清明祭祖,七月半過“鬼節(jié)”,還是小年時“接祖宗”,一年三上墳山,都是不忘先輩,寄托著人們虔誠的希望和無限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