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流行正月十九吃薄撐的傳統(tǒng)習俗
從靈子
“補天穿,吃薄撐!”南沙黃閣地區(qū),流行著一個古老的民俗,正月十九吃薄撐——一種用野生艾草和糯米粉做成的風味小吃,有甜味的,也有咸味的。農(nóng)歷正月十九當天,記者在黃閣鎮(zhèn)東灣村的村民家中就見證了當?shù)卮迕裰谱鳌北巍钡倪^程。與百年前相比,堅守傳統(tǒng)的黃閣人作薄撐的方式和原料依舊沒有多大的改變。
記者在黃閣鎮(zhèn)東灣村的麥阿姨家見識了薄撐制作的全過程。事實上,她從凌晨4點多就起床開始忙碌了。為了這一天,麥阿姨兩天前就采好了野生的艾草,選用最嫩的部分清洗干凈,剁成草泥,加入黃糖一起熬煮熟備用。到了昨天做薄撐的正日這一天,她拿出提前煮好的黃糖艾草,往里面加入糯米粉,仔細地和勻,然后放進平底鍋里攤成薄薄的一層開始煎烤——這也就是“薄撐”最初得名的由來,在廣東話里,平底鍋稱之為“撐”。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麥阿姨一邊翻面一邊迅速敲打,短短5分鐘左右,薄撐的顏色就由黃色變成黑色,這標志著一份艾葉薄撐就煎好了。等艾薄撐晾涼后,麥阿姨小心翼翼的將它卷起來,切成塊擺進盤子里,先用它來拜神,然后繼續(xù)煎給家人享用。
記者了解到,黃閣鎮(zhèn)正月十九煎薄撐的習俗來源于一個古老的“補天穿”的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年正月,陰雨連綿十幾天不斷,不見陽光,天地混沌,農(nóng)作物失收。人們猜想是否觸怒了水神,造成天上破了一個大窟窿,雨水才源源不斷地灑向了人間。為了想辦法補住這個天洞,在正月十九這一天,大家把一塊塊薄撐“拼合”起來,最終補住了天上的大窟窿,才成功止住了持續(xù)多日的雨水,陽光重新照耀大地。雨過天晴之后,人們在歡欣鼓舞之余,也記住了“煎薄撐補天穿”的這個習俗,并逐漸延續(xù)到了今天。人們希望通過吃薄撐,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麥阿姨說,現(xiàn)在野生的艾草越來越難采,而薄撐的用料也越來越多樣了。她還用臘肉、蝦米、花生和蕎做了咸味的薄撐,香味四溢、惹人垂涎;還有一種薄撐是直接用白糖和糯米粉煎的。麥阿姨告訴記者,由于附近村鎮(zhèn)的農(nóng)民春天普遍種植花生,如果雨水太多會泡壞花生的根,所以這個傳統(tǒng)能一直延續(xù)也表達了村民最樸實的期望。麥阿姨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家鄉(xiāng)黃閣鎮(zhèn)一帶,堅持自己煎薄撐的家庭越來越少了,特別是艾薄撐原料趨少,工序復雜,火候的掌握和一邊翻一邊敲壓的方法里面都有學問?!暗牵壹覒魬艏词棺约翰患?,也會買來吃,一斤薄撐能賣到40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