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城五月二十八古會的來歷
金剛
靈城每年農(nóng)歷五月二十八古會是靈璧民間最大的盛會。但你知道這個古會的來歷嗎?
五月二十八古會,沿承于由來已久的城隍廟會。城隍,是中國歷史悠久的神祗文化之一,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究其來歷應(yīng)可追溯到周朝。周朝的祭祀,除夕要祭祀8種神,包括水(即隍)和庸(即城)。城隍作為神明來崇拜,據(jù)說就是由此衍化而來的。自漢代開始,特別是唐宋年間,由于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隍廟如雨后春筍,城隍祭祀還被列入國家祭典中,后唐末帝從珂(公元886~936年)起冊封城隍的活動不斷。明太祖朱元璋對城隍尤其重視,他在洪武元年開始將戰(zhàn)爭中犧牲的將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爺,并且嚴(yán)格規(guī)定了城隍的都、府、州、縣的四級制度,還下令各地城隍廟統(tǒng)統(tǒng)不得雜祀其他神靈。為什么朱元璋這樣大張旗鼓立城隍神呢?他曾說過:“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保ㄅc大臣宋濂的對話),可見其深謀遠慮的治國之策了。
由于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明清時期,每座縣城相繼修建了城隍廟,城隍信仰達到鼎盛。
靈璧的城隍廟始建于何年?
據(jù)清康熙《靈璧縣志》記載:城隍廟“設(shè)廟于元,及至明,知縣周榮重建,在縣治東北,萬歷四十七年,知縣陳泰交又更新之。國朝康熙十二年,知縣馬骕又新之?!睆R會興起當(dāng)在廟宇建成之時,可見我縣元明清都有祭祀城隍的活動。據(jù)靈城老人講:文革前縣城東關(guān)隍廟街南端有占地四畝規(guī)模宏大的城隍廟,廟里的塑像與配神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兩旁分列八大將、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鐘鼓神以及十殿閻王、十八司等地獄塑像,另外還有更多的配神。
為什么靈城的城隍廟規(guī)模如此宏大,而五月二十八古會又能沿承至今呢?這與明成祖朱棣皇帝有關(guān)。清康熙《靈璧縣志》記載:“及成祖靖難兵至靈璧齊眉山之戰(zhàn),夢感城隍,力斫追將之馬。及明日,戰(zhàn)急,平安來追,適馬蹶見擒。事定后,念神之功,加爵為“靈應(yīng)侯”,與州城隍等職。春秋二仲,禮合祭于南壇。至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則出主邑歷壇而祭之。每月朔望,有司行香。”
這段話是說 “靖難之役“后期,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督師南下,接連攻破東阿、汶上、東平、單縣和沛縣,并越過徐州,4月, 兩軍大戰(zhàn)齊眉山(在今靈壁縣西南婁莊境),開始朱棣于此大敗,因“夢感城隍,力斫追將之馬”,最后取得了勝利,朱棣登基后,因感念靈璧城隍神力,加爵為“靈應(yīng)侯”, 這樣靈璧的城隍神就“ 與州城隍等職”了。由此可知,靈璧縣城隍廟的規(guī)格是與州府等級的。這在全國是極其少見的,只可惜靈璧城隍廟在文革中被撤除,如今只留下了這個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