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古民居 李家大院
陶寧醬
邢臺縣皇寺鎮(zhèn)李梅花村中的古民居“李家大院”,至今已有160年左右的歷史,雖飽經(jīng)風霜雨雪,卻愈發(fā)呈現(xiàn)出古樸莊重的氣質。這座百余年的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開大闔,集木雕、石雕等多種傳統(tǒng)工藝之大成,極富歷史及文化價值。
這里有四個叫“梅花”的村子,分別是“韓梅花”、“尚梅花”、“李梅花”和“黃梅花”。從這四個村的名字上看應該和“梅花”有關系,其實,北方的邢臺不產(chǎn)梅花,梅花村的得名與山有關。據(jù)《邢臺縣志》記載:白馬河(古稱“溹水”)北邊有一座“梅花山”,(古稱“米花山”),山腳下有五座塔。明永樂年間,黃、李、韓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來,立產(chǎn)建莊。其中,黃姓居民在北邊建莊,以山命名為“梅花村”,李姓居民在中間建莊,以塔命名為“五塔村”,韓姓居民在南邊建西莊和東莊,以山和方位命名為“前梅花”。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從邢臺縣東石村遷來尚姓居民,在“前梅花”西莊定居。后來,隨著三個村莊人口發(fā)展,便各以山名和姓氏命名,因“前梅花”西莊大部分人為“尚姓”,故故改稱“尚梅花”,“前梅花”東莊大部分人為“韓姓”,故改稱為“韓梅花”,“五塔村”(中梅花)大部分人為“李姓”,故改稱“李梅花”,最北邊的“梅花村”大部分人為“黃姓”,故改稱“黃梅花”。四個梅花村均居白馬河北岸,地貌為丘陵山地,以農為主,主產(chǎn)小麥、玉米、谷子、棉花,土產(chǎn)柿子、酸棗、核桃,特產(chǎn)棗仁,馳名全國。
“李家大院”位于李梅花村東部,大街北側,始建于清咸豐年間,由李氏傳人光緒年間曾任廣西平南知府的李文莊修建,經(jīng)過咸豐、同治光緒三代李氏族人多年的修繕,成為一座擁有房屋124間、車棚馬棚羊圈50間的三進式大宅院。至今“正宮院”、“東宮院”、“西宮院”3座院落保存較好,有房屋111間。
據(jù)李家《皇清誥封朝議大夫碑》、《創(chuàng)建李氏宗祠碑記》記載:明初永樂年間,李氏先祖李登贏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李梅花村,到第七世李士鐸(號老一)鴻運暴富,在內蒙買了大批羊只,購進騾馬牲畜,買地建房,雇人傭耕,光景頓時紅火起來,成了富甲一方的財主。順德府(邢臺)修建城墻、文廟、書院、義倉等,所捐重修款不下萬金有余。李家傳人李文莊,字硯溪,號端臣,生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七月,以徵辟舉孝廉方正(注),廩貢生,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經(jīng)兩廣總督張之洞提攜,詔任廣西梧州府懷集縣知縣。任職期間,疏浚河道,治理水患,加強海防,秉公斷案,整飭吏治,為民造福,號稱李青天。過了幾年,因政績突出,升任平南府知府。他捐資修繕城墻,加固江堤,蓋書院,膏獎城鄉(xiāng)義塾,大興教育,出資購買桑種,委派技術人員,幫助百姓發(fā)展農業(yè)。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三月因喘疾病故在任所,終年54歲。2年后,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平南府文武官員衙役共200多人全掛執(zhí)使旗牌傘扇,鈴鑼開道,跋山涉水,行程數(shù)千里,扶靈柩送李文莊回鄉(xiāng)。自李文莊之后,李家家族興旺,世代為官和經(jīng)商,清末民初,李家的生意以皮毛、銀號、當鋪、洋布莊和煤油莊為主,遍及邢臺、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全國各地。
走進李家大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臨街一座高大的門樓,非常氣派。門樓高六米,花崗石墻基,青磚結構,中為圓券門洞,上刻四塊磚雕四季花卉,磚雕之上是一矩形青石,上刻“大夫第”三個大字,瓦脊磚雕帽檐?!按蠓虻凇笔枪糯穆毠賳T的私人宅院。從這名稱上就可以看出,這并不是普通民房,肯定是在朝做官的人家,當?shù)卮迕癜牙罴掖笤壕徒凶觥袄罴已瞄T”?!按蠓虻凇遍T樓后面是“正宮院”,地勢而建,南高北低,穿過長長的甬道,又有兩道高高的門樓,正宮院的西側,分別是“東宮院”和“西宮院”。
正宮院。穿過長長的甬道,前面是一座起脊門樓(二進院),是內宅和外宅的分界線。甬道兩側外宅分為車位院、下處和武館。甬道頂端(三進院)是高門樓,漢白玉門墩石,兩層七步臺。進門樓是一條深巷,有一株粗大的石榴樹,左右門樓對開,各是封閉的四合院,上房三明兩暗,七步臺階,明柱抱廈,屏門隔扇精雕細刻,窗花為典型的清代風格。正廳隔扇上方的封板雕刻“徵則久”,入口上方雕刻三個不同字體邊框環(huán)繞花邊的“壽”字。正廳兩側各有一道偏門,與前后各院互通,并有后門通向后街。
西宮院。有六進,臨街是一面石坡,李家將石坡鑿開,開了一條寬不足2米的專用轎道,直通村西。西宮院最后一進院落是繡樓院,院后是寬敞的后花園,園中有水井、園丁房。西宮各院有偏門開向墻外甬道,道西是車棚、馬棚和羊圈,墻外有數(shù)個拴馬石。整個莊園除后花園、繡樓以及個別院落破敗翻修之外,大部分保存完好。
東宮院包括許多單獨的小院,門樓的雕刻工藝細致精巧。至今還有幾戶住著人家,因而保存的很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