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毛氏紅燒肉
逸致
毛氏紅燒肉屬于湘菜,是常見的家常菜之一。毛氏紅燒肉是采用半瘦半肥的豬肉,切成勻稱的塊狀,再用上等醬油加少量的糖燒制而成,色澤呈金黃,味道甜而不膩。當(dāng)年毛澤東喜歡吃這道菜,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的毛家餐館都用紅燒肉來作招牌菜,故美其名曰“毛氏紅燒肉”。
毛氏紅燒肉和普通的紅燒肉有什么區(qū)別嗎?想知道當(dāng)年毛爺爺吃過的紅燒肉是啥子滋味道?正宗的“毛氏紅燒肉”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可以真正做到入口即化。這都要得益于當(dāng)年毛主席的口味,老年的毛主席很喜歡酥爛的口感,因此石蔭祥大師特意將傳統(tǒng)的湖南燒肉改良成了這樣。因此要想做出正宗好吃的“毛氏紅燒肉”口感,烹煮的時間就是個關(guān)鍵,怕費火、怕費時的同志這道菜就免做了。
“毛氏紅燒肉”屬于復(fù)合型的味道,它集八角、桂皮、辣椒、草果、蔥、姜、蒜等多種香味為一體,比我們平時所吃的紅燒肉多了許多回味。
五花肉又稱“三層肉”,位于豬的腹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這部分的瘦肉也最嫩且最多汁。上選的五花肉,以靠近前腿的腹前部分層比例最為完美,脂肪與瘦肉交織,色澤為粉紅。
豬肉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紅素(有機(jī)鐵)和促進(jìn)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jīng);補(bǔ)腎養(yǎng)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chǎn)后血虛、燥咳、便秘、補(bǔ)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bǔ)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干咳、便秘和難產(chǎn)。
五花肉在烹制的過程中有幾個竅門,就是第一次煮要肉皮朝上,防止肉皮粘鍋,第二次煮則要肉皮朝下,這樣讓肉皮最先入味,也能做出更好的口感。
正宗的“毛氏紅燒肉”都是很大塊的,吃上一塊超級過癮,大約每個都有3厘米乘以3厘米的樣子,這樣的五花肉塊可以很好地立在鍋中,煮的時候也可以保持肉皮始終朝下,但如果不想做這么大塊的肉,也可以切得小一些,不過再放入水,肉塊就會隨著水漂浮起來,也沒關(guān)系,1個半小時的時間足以讓它們酥爛了。
糖色是“毛氏紅燒肉”中要用到的東西,一般外面沒得賣,要自己在家制作。方法是,涼鍋坐在火上,放入一份的油、兩份的水,稍微攪拌一下,開火,將六份的白糖放入鍋中,中火慢慢攪拌,很快就會看到鍋中起了很多細(xì)小的氣泡,之后水分繼續(xù)蒸發(fā),基本全部蒸發(fā)干凈了,用木鏟攪拌感覺可以拉起絲的樣子,繼續(xù)攪拌,之后糖油混合物會很快變成褐色,關(guān)火,用火的余溫繼續(xù)攪拌,鍋里的東西慢慢變成了深褐色,這就是炒的糖色了。可能有些稠,可以再兌入兩份的熱水,攪拌均勻,一次用不了的糖色裝瓶,即使不放在冰箱中也能長時間保存。
對于感覺麻煩的主婦而言,在“毛氏紅燒肉”中可以換用冰糖,不過味道肯定要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