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石板巖鎮(zhèn)王相村
赤奮若
2013年,河南省住建廳、文化廳和財政廳聯(lián)合發(fā)文,將林州市石板巖鎮(zhèn)王相村公布為省首批傳統(tǒng)村落之一。
王相村位于石板巖鎮(zhèn)南約2公里處,村子?xùn)|南臨溪水,西北靠懸崖,形成一個閉合的山谷。這里群山環(huán)繞,郁郁蔥蔥,懸崖棧道,瀑布飛蕩,王相九峰之秀,登山道路之險,山間景觀之奇,稱之為“太行之魂”。
王相巖因何得名呢?相傳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紀(jì),商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都曾在這里居住過,王者相者居住過的地方,因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王相巖。
王相村,面貌特色獨(dú)具,整個村落淹沒在樹木叢生、鳥語花香的林海之中。村中有王相祠堂、書畫院、碑林,山頭上有千年古木王相樹等。村民們住的是石頭壘的墻、石板頂?shù)姆孔?,腳下是石頭鋪的街道,麥場、谷場是石板鋪地,院里是石板引路,周圍是石院墻,加工糧食用的是石磨、石碾,廚房壘的是石鍋臺……有民謠說:“王相村,石板房,石墻石頂石過梁,石檐石柱石佛像,石碾石磙石磨房,石盆石槽石碓臼,石凳石桌石板床……”
王相村的前輩們,當(dāng)年為了生存建造石板房,用勤勞的雙手就地取材,一錘一鉆將天然山石破解成塊塊料石,壘砌成墻,一鋸一斧將山間樹木制成梁、檁、木椽,用鐮刀割荊條,編成坡笆,上用麥秸泥抹平,然后再在房頂蓋上石板。用石頭來建造房子,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這種堅硬的物質(zhì)之中,智慧的先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將石頭描繪得生機(jī)、生動、深情、真情,盡管石頭不會說話,但它所承載的語言是那樣豐富、那樣真實、那樣客觀。它雖然沒有主動性,但它處處在為人類服務(wù),為人類造福。它雖然沒有靈性,但用它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卻閃耀著思想光芒,從而成了中原地區(qū)一處獨(dú)具特色的石頭民居。
以起伏綿延的山勢作為背景建設(shè)的王相村,無論從自然景觀還是從生態(tài)環(huán)境來看,都是最佳的選址。靠近山林、結(jié)合山勢、隨山坡循勢而建的基址,可以在陽坡建設(shè)民居,前低后高,有利采光,朝向好,排水暢。這樣的基址不僅使村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空間構(gòu)圖更加完善,而且有利于節(jié)約耕地,滿足農(nóng)耕經(jīng)濟(jì)的需要。這里村落結(jié)合山勢靈活布置,依山就勢,因地制宜,高低疊置,參差錯落。與周圍的山脈、綠地連成一體、形成了當(dāng)?shù)刈匀坏乩憝h(huán)境特點(diǎn)的民居建筑特色,使村落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成為理想居住環(huán)境。
由村西去的王相巖有懸崖棧道、老道墓塔、玉皇閣、懸石九拱橋、書齋樓。如今村南修有王相巖牌樓、50米長的蕩魂橋、88米高的摩天筒梯及依崖壁修建的懸空鐵梯。
這里曾留下歷代帝王將相、達(dá)官貴人、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yī)巧匠的足跡,也有他們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故事。
武丁是商朝第22個國王,少年時被父親送往商都西部的林慮山和奴隸傅說在一起勞作生活,并與奴隸傅說成為朋友。兩人經(jīng)常談古論今、占卜問卦和吟詩作對。武丁繼位后拜傅說為宰相。傅說竭盡文韜武略之才能,輔佐武丁把朝政治理得井然有序,使商王朝達(dá)到了空前發(fā)展,歷史上稱之為“武丁中興”。人們?yōu)榱思o(jì)念這對君臣,將寶泉巖改為王相巖。
夏馥,字子治,東漢陳留郡圉縣(河南杞縣圉鎮(zhèn)鄉(xiāng))人?!逗鬂h書》和《辭源》記載東漢桓帝時,宦官“五侯”專政,胡作非為,反對宦官的大臣李鷹、陳蕃等200多個被誣告為“黨人”,受到打擊迫害,即歷史上的“黨錮之禍”。積極支持李、陳等人的大臣夏馥,也被通令全國抓捕。建寧元年(168年),夏馥為使別人不受連累,剪掉胡須長發(fā),來到林慮山,隱居在王相巖的懸崖絕壁里,給冶鐵人當(dāng)雇工,伐木燒炭,兩年后含冤而死。一代文豪如此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趙得秀(1529—1564年)號九峰,河北省肥鄉(xiāng)縣人,道家出身,傳說其有很多法術(shù)。明嘉靖元年(1552年)他云游至林慮山,卜居王相巖,修煉道家法術(shù)。經(jīng)過了35年修建,在王相巖上修建了眾多道家景觀,如玉皇閣、老君殿、書齋樓、上山古道等,王相巖從此始彰于世,后因積勞成疾,卒于王相巖仙人洞,趙得秀給世人留下了王相巖景區(qū)和道家人文景觀,深受后人敬仰。
許三禮,字典三,號酋山,河北正定人。自幼隨先祖遷居彰德(今安陽市),受業(yè)于名人孫奇逢門下,苦讀于林慮黃華山。他在清順治十四年(1657)考中進(jìn)士,歷任康熙朝浙江海寧知縣、福建道監(jiān)察御使、通政司右參議、大理寺少卿、順天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兵部督捕右侍郎等職,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九日病逝。
許三禮在世時,曾數(shù)次攜友游覽王相巖,對當(dāng)?shù)仫L(fēng)光贊嘆不已,寫下了七言律詩《王相巖夏馥隱處》一首。文曰:“云木蒼蒼擁石巖,衣冠如在拜遺龕。原因避地留清醒,豈為全身戀翠函。澗積冰霜余凜冽,室容星月恣幽探。當(dāng)年土穴逃名者,遜爾峰頭飽夕嵐?!逼渥娓杆究芄阚E踏遍峨嵋、三峽,歸來行至王相溝內(nèi),有感而言:“此家山也,十?dāng)?shù)年后,吾將在此擇一勝處以終老,學(xué)山中草木養(yǎng)吾年”。許三禮遵循祖訓(xùn),在當(dāng)?shù)刭I下地皮一塊,于九拱懸橋上蓋了座避暑樓,每逢酷暑季節(jié),便攜帶家人來此避暑度夏。此樓目前基石還在,遺址尚存,有碑文曰:“夫山靈始于夏馥,后復(fù)荒于九峰(指道士趙得秀),今則為余家別墅矣”。此碑現(xiàn)存當(dāng)?shù)?,為縣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