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漁洋古村落
子楠氏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原是古代中國發(fā)源地,河南安陽漁陽村,完整的記錄著六千多年不斷代的中華文明史。從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春秋、戰(zhàn)國、五代十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演變,都能在這里找到實物和印記。這就是中國文明古國縮影之一。
漁洋村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22公里,西邊不遠是太行山,漳河在村北向東流淌,流向華北平原。漁洋村曾經(jīng)是個繁華熱鬧的古代重鎮(zhèn),村北的漳河渡口過去一直是南來北往的水路碼頭,“漳河晚渡”曾是安陽著名的古八景之一。
漁洋村與著名的下七垣村一水之隔。漳河對岸,就是先商文化的代表下七垣文化,或許由于這個原因,漁洋村的先商文化遺跡更引人注目。據(jù)考證,大禹治水留在漁洋的河渠遺址,如今仍見輪廓,已成為肥沃的土地。
表面看來似乎漁洋村與豫北的其它村莊并沒有多大差別,古樸的村莊,青磚灰瓦的農(nóng)舍,只是與其它村莊相比,略顯陳舊一些。農(nóng)家的院墻上,建國初的“飲水思源”、抗美援朝時的“保家衛(wèi)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壯志陵云”和八十年代的“學科學”等標語口號依稀可見。
如今,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跨入了21世紀,中國也早已由計劃經(jīng)濟轉(zhuǎn)型為市場經(jīng)濟,往昔已經(jīng)作為歷史躲進了教課書中。像漁洋村能把這些時代的印記存留下來,且六千年文明歷史不斷代,這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屬罕見。
能證明漁洋村歷史不間斷的不僅僅是龍振山博物館里的陶器和瓷器,還有整個漁洋村那錯落有致,青磚灰瓦的明清民居。
村中的民居盡管已經(jīng)十分破舊,但依然高大宏偉,民居上技法嫻熟、圖案精美的磚雕和木雕盡管顯出了老態(tài)龍鐘的腐朽,但風韻卻依然不減當年?!爸轮泻汀?、“耕且讀”、“持中恕”和“讀書聲”等匾額,流露的依然是村民們對于知識的崇尚和文化的向往。
令人欣慰的是,漁洋村至今還有四座明清時期的深宅大院被保存下來了。
其中漁洋龍氏莊園,是北方典型的“九門相照”院落。龍氏莊園始建于清乾隆年間,于民國年間陸續(xù)建成,歷時200多年。主體建筑一宅二院,南北相對形成一線四院,有樓房16處120間,過庭7處35間,瓦房26處106間,平房423間,占地面積80多畝。由于年代久遠,土改時又分給全村貧苦群眾,大部分院落損毀嚴重,現(xiàn)保存完好的東院,是清代典型的清代民間四合院莊園。
1998年漁洋村東地和西高穴村之間發(fā)掘出的一塊后趙附馬魯潛的墓志銘,記載的魯潛墓與曹操墓相對應的位置,成了十多年后發(fā)現(xiàn)的曹操墓的有力佐證。此外,這里還有先商遺址、龍山遺址和東魏窯址......
站在歷史的這端打量漁洋,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小村落,會有如此的文化底蘊和魅力。站在歷史的另一端,再去看這個古樸的村落,你會發(fā)現(xiàn)漁洋村那永遠奕奕閃光的魅力所在。
墻上栓馬樁,當年的歷史胎記,這可久遠年代大戶人家的歷史遺留啊。
漁洋,西靠太行,北依漳河,處于平原和山區(qū)的交匯點,正是有山有水也有坡的好地方。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使?jié)O洋既能養(yǎng)育先民,放牧牲畜,也不懼怕洪水的泛濫。崗上牧羊,水中捕魚,正是古人所向往的富有安詳?shù)娘L水寶地,漁洋全占了。難怪古時的漁洋并不叫漁洋,而是叫魚羊。
不僅如此,古漁洋還座落在古代南北通衢的大道旁,村北500米的漳河就是重要的渡口,承載著南來北往的運輸。古時,哪里有渡口哪里就是商業(yè)繁榮的地方。于是,在古漁洋村中,店鋪、客棧、飯館等供客商和行人住宿吃飯的地方應運而生,一些外地人由于長期的商貿(mào)往來,看中了這塊地方,在此定居,世代相傳,至使如今漁洋村的3000多人中,竟有20多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