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陵曲子
利云子
高陵曲子起源于明成化年間,是流傳在民間以坐唱為主的民間曲藝形式。在當地有“板凳戲”之稱。它簡單易行,不講究舞臺,不追求燈光。七八個人,扎個堆,圍個攤,各執(zhí)三弦、二胡、板胡、斗嗡、四頁瓦、碰鈴等樂器,便可自伴自唱。
高陵曲子融合了東、西路曲子的唱腔藝術,五百余年來流傳至今。
高陵曲子曲調豐富,有一百零八個調式,既可單曲演唱,也可套曲聯唱。在演唱中根據劇情所需,起落中間稍加轉換,便會唱出高陵曲子纏綿、清雅、耐人尋味的基調。
高陵曲子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最大特點是不避方言口語,即興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愛恨情仇溢于言表。
高陵曲子既保留了民間俗曲的質樸,同時又有自然、浪漫的情調,語言通俗、潑辣,具有北方民族粗曠、豪放的特色,又能傳送出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
高陵曲子的曲牌有大調和小調之分。大調音域寬廣,拖腔委婉,基本上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一個大的片段。小調音域較窄,結構規(guī)整,是某種感情的訴說,或表現人的喜怒哀樂,或表現人的悲傷情愁。
高陵曲子的唱詞,有整齊排列的、有長短句組合的,曲子詞是隨藝人意識流動而唱補的即興之作,極具民間性和自賦性。
高陵曲子現有表演藝人200余人,曲子班社6個。
高陵曲子傳統曲目十分豐富,主要曲目有:《螞蚱靈》、《玲瓏塔》、《臟婆娘》、《賣柿子》、《五更鳥》、《觀星》、《出關》、《刺目勸學》等。
高陵曲子已列入陜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