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舊時求子習俗
秋華
婚禮中的生命渴望
在我國早期的禮儀典籍《禮記·昏義》上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被槎Y上祝吉求子的儀式便揭開了“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的序幕。名目繁多的求子習俗便在結婚禮儀的熱鬧氣氛中一一登場。
舊時,女兒要出嫁,娘家送給女兒的禮品,因各個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不同,多寡不一。但有的禮品,不論殷實人家,還是普通百姓,是一定不能少的。如:5條布袋,其中2條大袋,3條小袋,寓意5代同堂。一條小袋盛紅棗、糖果、青丁。還要帶上“五種”:谷、粟、稷(麻)、豆、菜,這是希望女兒嫁到男家后,能夠傳宗(種)接代,代代相傳。這種習俗是古時婚禮“傳席”的演變。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何處春深好,春深嫁女家。青衣轉(zhuǎn)氈褥,錦繡一條斜?!痹娭小扒嘁罗D(zhuǎn)氈褥”,說的就是傳席的風俗。
婚嫁隊伍中,一定要一個人挑著一對點燃的船燈(諧音傳丁),還有兩個小男孩隨行;他們通常是出嫁姑娘的親兄弟,謂之“擔燈”和“打燈”。到了新郎的樓前,這馬燈就由兩個男童提著,一個左手提,一個右手提,一直送到新房中。燈與丁諧音,這是娘家祝福女兒早添新丁的一片美好心愿。
還有一男童手里拖著青色的油茶枝條,走在婚嫁隊伍的前面,謂之“拖青”。這儀俗原來拖的是竹枝,本意是清掃道路,也包含驅(qū)邪逐祟之意。
永定客家人用油茶枝條來“拖青”,給這個儀俗賦予了新意。為何拖油茶樹枝?霜降前后,油茶滿樹綴著沉甸甸的果實,樹上還開滿白色的花朵,人們稱之為“抱子懷胎”。民間以白花兆男孩,紅花兆女孩。企盼新娘像油茶樹一樣,抱子懷胎,“不空身”,生了兒子又懷上兒子,多子多福之意十分明確。
舊時,到了入門時辰,新娘下轎后,由男家一位福壽雙全好命的老婆婆牽著進入大樓。入門時,新娘把準備好的一袋紅棗、糖果、青丁撒向門外邊看熱鬧的孩子們。棗與早諧音,甜與添諧音,寓“早添丁”之意。在城關(鳳城)一帶,婚嫁隊伍中還有一少年“擔婚”,挑的一頭是婚書,另一頭是雌雄雛雞,叫種子雞。雞與吉諧音,又命名為“種子雞”,也寓傳宗接代之意。
新郎、新娘進入新房的時候,好命的老婆婆將炒米粒和糖果撒向新娘,撒向合歡床,撒向新房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是古老的撒帳習俗。據(jù)傳,撒帳習俗始于漢代?!段斐诫s抄》(元代陶宗儀《說郛》卷三十一下)載,撒帳始于漢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予告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衣裙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梢姡鰩x式有鮮明的祝吉求子意義。永定客家人的撒帳儀式雖有所變異,但其主旨仍然與原始的意義相同。
在民間信仰里,語言的力量是很大的。諧音取意就是建立在對語言力量信仰基礎上的一種民間風俗。
求神拜佛
一般情況下,新婚夫婦一年之內(nèi)就可得子。新婦有喜(懷孕)后,丈夫、公婆、姑嫂自然會倍加體貼、照顧,也不免求神問卜,測試男女,新娘坐的轎子保佑平安。要是一年內(nèi)未懷孕,一家人便著急起來,那些乏嗣的人家和長期不孕的婦女,就更如熱鍋上的螞蟻?!安恍⒂腥?,無后為大”,不能傳宗接代,沒有延續(xù)祖宗香火,他們認為簡直是天大的罪孽。于是,鄉(xiāng)間便出現(xiàn)了異彩紛呈的求子習俗,成為傳統(tǒng)風俗習慣中的一大特色。
1、拜吉祥哥哥。
新媳婦娶進門后,公公婆婆都想早日當上爺爺奶奶,希望媳婦生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娃,繼承家族香火,光耀門楣。做婆婆(家娘)的更心切,往往會選一個吉期,帶上香燭果品到附近庵堂寺院去燒香敬神,祈求兒媳早日生貴子。大部分庵堂寺院內(nèi),神壇上都安有一尊赤身男神童,俗名叫“吉祥哥哥”,最受求子者送子觀音前的吉祥哥哥青睞。
“吉祥哥哥”面前掛有一個紅口袋,凡求子的人將幾元或十幾元不等的油燈錢,放進紅口袋內(nèi),心中默默祈禱,保佑兒媳婦生個男兒,念完后雙手去摸一下“吉祥哥哥”的“小雞兒”,虔誠地念想著兒媳婦能生一個帶小雞兒的男孩。這樣就會得到神的庇佑而如愿以償。
2、觀音送子。
永定土樓和寺廟里,一般都有供奉觀音菩薩。永定客家人的信仰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能為人送子,人們稱為送子觀音。想生男孩子的婦女,自然會去燒香祈禱,求觀音保佑她能生下男孩。也有在迎神賽會時演“觀音送子”神戲的。
3、接太子。
逢年過節(jié)或者農(nóng)閑時,農(nóng)村中常常有迎神賽會,要請戲班子來演戲酬神。不論是演大班戲(漢劇)還是做木偶戲(傀儡戲),戲班都會安排“接太子”的戲出。村中新婚之家,或者有孕婦的人家,便會向組織迎神活動的理事們要求,讓戲班安排時間演“接太子”。演出時,八音同奏,鼓樂齊鳴,演員口頌吉語,將土樓內(nèi)的觀音神龕戲班的一尊木刻的小男童雕像(名曰“太子”),送給在臺前等候的丈夫,并講好話:“太子送你家,生個狀元娃,光宗又耀祖,滿朝文武夸。”接太子者雙手接過太子,口稱謝語,并送一個大紅包給戲班以酬謝。然后,八音班護送“太子”到家,接太子的人家要放鞭炮迎接“太子”進家。“接太子”演出一般在白天進行,接太子的人家輪番上演。這是鄉(xiāng)村中求子的一種普遍方式。
4、抱佛子。
以前,金砂鄉(xiāng)金谷寺每年都舉行“金燈勝會”。其中有一項“抱佛子”活動,是一種求子習俗。勝會這一天,金谷寺門前大坪上,和尚手里拿著竹竿,在竹竿頂上懸掛數(shù)十塊書寫伏虎號的小牌,婚后婦女三五成群,用長鉤鉤小牌,小牌一墜地,她們不顧一切地搶奪。誰搶到小牌,誰就會喜生貴子。久婚不育者更是趨之若鶩。
5、打新婚。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一日,坎市盧姓人“打新婚”,十分熱鬧?!按蛐禄椤绷曀子蓙硪丫茫陬^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五世祖林婆太生前為人慈祥和善,平日很愛跟孩子們在一起,并看他們嬉戲。因此,臨終時特意囑咐,以后掃祭時要讓她再看到孩子們嬉戲的場面。后來子孫們便藉每年一度的“新婚祭”舉行“打新婚”活動,祈盼新婚夫婦早早生兒子。
抱養(yǎng)男孩
舊時,夫妻結婚多年沒有生孩子,或者一二胎都是生女孩,這時,長輩就會提出先抱養(yǎng)一個男孩的辦法來求子嗣。另外,給出生的女孩取“招弟”“來弟”等名,期望接下來會生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