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楓亭清明習俗
南風未起
清明,是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5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歷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歷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又名“三月節(jié)”或“踏青節(jié)”。
清明節(jié)起源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是便成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在楓亭,敬天拜祖的習俗很盛,關于清明、冬至兩節(jié)掃墓、祭奠的活動,流傳著“清明前、冬至后”的說法,本地還有“清明祭‘丁’,冬至祭‘財’”這一說。
所謂“冬至祭墓祭財,清明祭墓祭丁”這一說法,有一定科學道理。三月春暖,陽氣上升,萬物更生,桃紅柳綠。這時候,到祖先墓前祭拜,喻示著子孫后代也像這勃勃生機的春光,人丁興旺,子孫昌盛。清明祭祀,讓祖先庇蔭子孫健康成長。而冬至,秋收后農事告竣,新谷入倉,正是諸物豐饒之時,入冬后的人們都比較有閑暇,再不像春天忙碌了,這時去祭祀祖先、慶賀豐收、告慰亡靈,希望來年財源滾滾、家業(yè)富裕。
清明時節(jié)前夕,楓亭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一道特殊的菜肴用于清明時節(jié)祭拜先祖,稱之為“格鏤餅”,也叫菜餅。因楓亭當地有些老人家有禁口(吃齋)的習慣,故菜餅又有葷素兩種。葷的一般由海蠣、青菜、瘦肉、地瓜粉組成,當然有的家庭也加胡蘿卜、芹菜等,這因個人喜好而定。而素的菜餅一般由花生、青菜、地瓜粉組成,沒有太多佐料。
菜餅在清明前日下午煎制,這天楓亭滿大街都彌漫著菜餅的陣陣清香。菜餅一般會預留一些用于清明日祭拜先祖外,其余由家人瓜分而食。菜餅外焦里嫩且Q彈爽口,是清明時節(jié)特有的美食,讓品嘗者欲罷不能。
清明當天,全家老少都會到祖墳祭掃。這也是楓亭人很重要的節(jié)日,凡是能回來的都會趕回來,人越多越旺也就說明這家人越紅火。過去盛行土葬,所以墳墓一般分布在周邊的山上。楓亭人比較講究風水,好的祖墳風水會蔭護子孫,所以很多人家即使家境再不好也會不惜重金請風水先生選好風水修墓。近些年,隨著移風易俗的推廣,傳統(tǒng)的觀念得到了改變,人們也開始移風易俗。
上山掃墓一般帶上鋤頭、鐮刀、斧頭等工具,主要用于清除雜草和墓前的一些擋風水小樹。
掃墓也有兩種行式。一種是清除墳頭雜草后,只獻紙、上香,進行簡單的儀式,這種方式稱之為“獻紙”,獻紙一般不用點著香。“獻紙”,將剪成穗狀的五色紙按順序用石子壓在墳前,還有“后土”石碑前,表示這個墳是有后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也是表達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之意。另外一種就是清除雜草后,“獻紙”上香、供奉祭品、墓前祭拜、燒紙錢、放鞭炮,最后家族的長者會將硬幣和花生灑在墓地周圍,讓家族孩童去撿,意味著子孫“財丁兩旺”。這種儀式比較隆重,稱之為掃墓。
祭掃完畢眾人或登山或踏青,待冬至來時再緬懷先祖追思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