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古城“三元社”與洞經音樂
愛鵬子
明代新都狀元楊升庵被貶云南保山后,因時疫避居下關,寄寓于時任千戶的李以恒家德勝驛花園,期間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九月十三日,與明翰林趙雪屏、李元陽、(大理人)李以恒、王惠(趙州人———現鳳儀)等五人合議成立民間洞經音樂組織“三元社”,公推趙雪屏擔任社長,“三元社”因交通不便,為易于活動,又在大理中和峰玉皇閣成立“葉榆社”,以大洞仙經為衣缽,兼蓄百家,修經定典,制定科儀。
“三元社”成立后修經定譜,不斷吸收南詔音樂、民族民間音樂、雅士名譜、佛教音樂、宮廷音樂、南北絲竹調等,經曲達二百四十首。形成三教歸儒,儒統(tǒng)三教音樂大融匯格局,傳播于下關、大理的周邊地區(qū)劍川、鶴慶、麗江、巍山、彌渡等縣?!叭纭倍唇洉M織成立至今,稱謂幾易其名,但曲譜一直傳承延續(xù),不斷豐富,長久不衰。清御侍翰林太子太傅馬恩溥于道光乙酉年,帶回宮廷御譜,汲納精華于洞經古樂中;清末貢生王聯元宣統(tǒng)乙酉年,親到四川梓潼七曲山學習洞經音樂三年,回來后對洞經音樂進行了整理,用工尺譜修訂了許多古樂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明天威徑鎮(zhèn)撫使李浩十九代孫,極負音律天賦的民間音樂家李莼在整理洞經史料、曲譜的基礎上,用現代樂譜編譯了大量古洞經音樂的工尺譜,保存了“三元社”洞經音樂的精髓。
從“三元社”洞經音樂會第一任會長趙雪屏起至現任會長駱家麟止,有名可考的會長約二十余人,其中不乏朝庭大員及地方名士。
現在龍尾古城洞經音樂組織龍泉南詔古樂社,是“三元社”的正宗嫡傳。每逢民間的喜慶節(jié)會,龍尾古城周邊的村寨都以演奏洞經為樂,深受群眾的歡迎。通過洞經古樂的繁榮和流傳,折射出龍尾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園中的一朵奇葩。張興榮教授所著《云南洞經音樂文化》中稱“‘三元社’、‘葉榆社’是最早的洞經會,之后擴散云南各縣和鄉(xiāng)村”。何顯耀著《古樂遺韻》也寫道:“‘三元社’的成立,在洞經音樂的全面繁榮、發(fā)展的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