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富平風(fēng)俗 縫陪嫁被
廣利氏
秋風(fēng)蕭瑟,黃葉繾綣,冬也將至,夜已寒涼。想起暖暖的新棉花被子,也就是娘家的陪嫁被,心里也有了些許的暖意,也不必怕它冬夜的漫長。邁著輕松的腳步迅速爬上二樓,抱出了軟綿綿的棉被,思緒卻回到了出嫁前鄰居們幫忙縫被子的場景……
富平老城周圍有個風(fēng)俗,嫁女這天娘家必須有陪嫁被。哪怕家里再窮,也要給女兒至少陪兩床被子,俗稱苫勾子被。富裕之家六床八床的陪,陪得越多越風(fēng)光。這棉花用的是婆家送的所謂沾親花,十斤二十斤都有,不夠娘家人添加。被里被面全靠娘家媽的挑選,也是考驗女主人眼光的事。而且這縫被子還頗為講究。記得給我縫陪嫁被時,母親找了幾個針線活好的大媽,共四人,而且她們姓氏都不同,奶奶說要找四姓人。更奇的是她們還要兒女雙全,家庭和睦。也是奶奶所說的渾全人。我想這是家人們對出嫁女兒的美好祈愿,希望女兒借助她們的好運,以后生活幸福美滿。
在一個暖暖的冬日,母親便找來幾張竹席鋪在平房頂上,大媽們鋪上白白的被里子,母親稱好棉花,大媽們輕輕地一層一層把棉花鋪展開來,最后再用簸箕在上面壓一壓,穿好針引好線的大媽大針腳先把被里、棉花引了四行,而且線不能打結(jié),聽她們說打了結(jié)預(yù)示著以后生活中有解不開的疙瘩。然后鋪上一個紅色錦緞的牡丹花被面,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著五彩的光,顯得分外喜慶,大媽們也連夸好看。她們熟練地翻出白色的被里,紅白相襯格外惹眼。一條筆直的線條被這些巧手們勾勒了出來。
針腳勻稱,手勁一致。直直的線條祝福著女兒以后的生活順順溜溜。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奶奶找來四個硬幣,五分的,二分的分別放入四個被角,而且還留下一個被角未縫。也不知什么講究,也許是希望女兒永遠(yuǎn)進(jìn)財,不缺錢吧!總之都是美好的預(yù)意。一床被子在她們的說說笑笑中大功告成。接著大媽們又縫了一床稍薄一點的綠錦鍛棉被被。還有一床預(yù)示著富貴吉祥的金黃色的十五彩被子,一床粉色燙金花的被子,軟軟的,綿綿的,好溫暖好幸福的感覺。
平房頂上被子縫好了,廚房里也飄出了哨子面的清香,蒸汽繚繞中幫忙的嫂子已端出了香噴噴的哨子面。大家有說有笑,熱熱鬧鬧地完成縫被子的任務(wù)。四床被子疊在一起,顏色搭配分明,分外漂亮,大家直夸母親眼光好。
如今娘家的陪嫁被都是現(xiàn)買的,什么蠶絲被、空調(diào)被、羊毛被、要么就是機器縫制的被子,而且悄無聲息地就備好了陪嫁被。沒有了以前的儀式感,鄰里之間也生分了,在如今這個不缺吃少穿的年代,生活更需要儀式感,這些老傳統(tǒng)也需要繼續(xù)保持,它可以增加鄰里之間的和睦,給人更多的幸福感,給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