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埔啟明寺 閩粵贛邊區(qū)黨委舊址
若相惜
光德鎮(zhèn)上漳村的啟明寺是革命時期閩粵贛邊區(qū)黨委工作基地,紀錄了無數革命先烈為新中國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歷史,是大埔縣一個重要的紅色旅游基地。每年都吸引著不少游人前來參觀游玩,尋找革命的蹤跡。
啟明寺始建于明代中葉,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至今寺廟依舊香火鼎盛。
啟明寺為土木結構平房古寺廟建筑,坐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285平方米,史來香火鼎盛,有詩證: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載燈。
該寺在橫屏山腰上,至山頂海拔780米,寺下泉流四季,飲用口感清甜涼爽,山上風景秀麗,滿山翠竹蒼綠,奇石巨石遍布,嶙峋怪異,天然石洞眾多,并洞洞相通,洞內冬暖夏涼,相傳寺左側的石洞長達幾十里,沿洞可以通往潮州市三饒鎮(zhèn)。尤為著名的是“鳥子石”,形如一只大鳥(即雄鷹)踩于山頂上作巡視狀。
走進啟明寺,三尊佛像供奉在前頭,而寺廟左側的堂屋則被設作啟明寺文物保護單位辦公室,墻上掛著不少革命宣傳簡介。
1946年底,中共中央要求南方各省配合正面戰(zhàn)場,有條件地、廣泛地開展群眾性的游擊戰(zhàn)爭。閩粵贛邊工委領導在接到“先粵東后閩西南”的行動方針后,毅然決定把邊區(qū)工委從永定遷到廣東大埔,地址就設立在啟明寺。
1948年,中共閩粵贛邊區(qū)工委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同年8月,邊區(qū)工委在該處召開黨代會,選舉魏金水為邊區(qū)黨委書記,朱曼平為副書記,司令員劉永生,成立了13人組成的閩粵贛邊區(qū)委員會。通過了《中共閩粵贛邊區(qū)第一次黨代會議決議案》并成立了下轄閩西、閩南、梅州、潮汕、韓東5個地委的中共閩粵贛邊區(qū)黨委。
啟明寺作為閩粵贛邊區(qū)黨委工作基地,周邊的險峻地勢和隱秘的自然環(huán)境也為邊區(qū)黨委組織工作的隱秘開展提供了條件。出啟明寺寺門往左走,只見山間翠竹盈盈,綠意盎然。據介紹啟明寺周圍天然奇洞多,而且洞洞相通,直通閩粵兩省。
1991年4月,啟明寺被大埔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啟明寺既是名勝古跡,又是革命舊址。它與山頂上的鳥子石景區(qū)連為一體,已成為歷史學家、海外華僑和旅游探險的勝地,每年到此游覽者達上萬人次。在大埔縣委縣政府的打造下成為大埔縣又一個紅色旅游基地。每年都吸引著不少游人前來參觀游玩,尋找革命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