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民間歌謠(5)
走心
第五節(jié) 兒 歌
《落大水,發(fā)大風(fēng)》
:落大水,發(fā)大風(fēng),阿姨燒水捋雞公。雞公飛落紅花樹,嚇倒阿姨面砵紅。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捋:宰殺。
面砵:臉面。
《囊兒蓬蓬飛》
:囊兒蓬蓬飛,阿姨拈你尾。拈唔倒,拈到一條禾稈草!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囊兒:蜻蜓。
拈:以拇指和食指夾住。
《點(diǎn)兒兒》:
點(diǎn)兒兒,放蟲飛,大蟲飛拋去,剩落蟲仔叫阿咪。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點(diǎn)兒兒:在惠州,大人唱兒歌,每以其手指點(diǎn)小兒指尖,并以“點(diǎn)兒兒”或“點(diǎn)指指”起頭。
飛拋:“拋”表示某一動(dòng)作或過程已經(jīng)完成和結(jié)束,如“食拋”意即吃過了,“飛拋”則表示飛走了。
阿咪:惠地客方言對(duì)母親的稱謂。
《排排坐》
:排排坐,食粉果。唔還錢,割耳朵。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麻雀仔,嘴喳喳》
:麻雀仔,嘴喳喳,有嘴話別人,冇嘴話自家。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話:以言語糾正別人的行為。
《打掌仔,打哇哇》
:打掌仔,打哇哇。有就食,冇就罷。唔好去人家門前眺,眺得多,人曉話。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打哇哇:大人(或小童自己)用手掌有節(jié)奏地拍打小童張大的口,使其不斷呼出的氣流發(fā)出哇哇聲。
眺:于遠(yuǎn)處以目光相乞。
曉:會(huì)。
《打掌仔,買油油》
:打掌仔,買油油,紅花拋落任水流。大姐有錢嫁東莞,老妹無錢嫁惠州。人話惠州江長(zhǎng)好水路,唔使竹篙船自流。大鍋煮魚圓蓋冚,細(xì)鍋煮魚圓碗兜。坐落自有金腳椅,目訓(xùn)落又有金枕頭。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唔使:不用。
冚:蓋住。
兜:裝起。
目訓(xùn)落:躺下、睡。
《打掌仔,打薄刀》
:打掌仔,打薄刀,打畀阿姨剃面毛。阿姨打我三巴答,我打阿姨三竹篙。長(zhǎng)長(zhǎng)竹篙打欖仔,短短竹篙撥石榴。石榴打仔叮叮轉(zhuǎn),檳榔帶籽結(jié)成球。阿公有牙食欖仔,阿婆冇牙食石榴。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畀:給。
巴答:巴掌。
欖仔:橄欖。
撥:持長(zhǎng)物撲打。
叮叮轉(zhuǎn):指石榴懸掛樹上,如風(fēng)鈴般隨風(fēng)搖轉(zhuǎn)。
《鴨嬤,鴨嬤》
:鴨嬤,鴨嬤,嘰哩呱啦,生春畀人食,自己食魚蝦。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春:蛋、卵,卵古音鯤,鯤聲轉(zhuǎn)為春。
生春:下蛋。
畀:給。
《打布勾》
:打布勾,艷鋤頭。鋤芋仔,壅芋頭。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打布勾,艷鋤頭:人坐椅上,兩腿相疊,下腳著地,上腳翹起,讓小兒承坐其上并上下左右不斷擺動(dòng);
腳翹起,狀如布勾和鋤頭。
“艷”是記音字,與“打”同義,意為上下晃動(dòng)。
《鋤芋頭》
:愛牯乖,愛牯目訓(xùn) ,目訓(xùn) 醒一覺來擔(dān)糞。擔(dān)糞落田壅芋仔,芋仔出芽插插齊。芋頭鋤歸畀妹煮,芋仔鋤歸傳上樓。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及近郊,是一首母親抱著兒子吟唱的催眠曲。
愛牯:對(duì)小兒的昵稱。
乖:聽話。
目訓(xùn):睡覺。
插插:“嶄嶄”之聲轉(zhuǎn),整齊貌。
傳:傳遞;運(yùn)送物件,下遞上接。
《打筲箕》
:打筲箕,賣逆糍。糍蒸粄,粄蒸糍。糯米蒸糍搭搭軟,粘米蒸糍硬過鐵沙梨。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打:編織。
筲箕:竹編的盛物器具。
逆糍:又稱“捏糍”、“餌糍”,惠州“十月朝牛王誕”的應(yīng)節(jié)食品,類似北方的糍粑。
搭搭軟:搭搭,搭拉狀,形容逆糍非常粘軟。
《撥涼涼》
:撥涼涼,阿妳蒔田女打秧。阿妳轉(zhuǎn)來擔(dān)飯食,阿女該頭餓斷腸。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撥涼:搖扇納涼。
阿妳:母親,妳讀如“奶”。
轉(zhuǎn):歸,回家。
該頭:那邊,另一頭。
《阿哥哥》:
阿哥哥,上山織盒籮??椀枚?,娶只紅花女??椀蒙?,娶只大食婆。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盒籮:用竹篾編織的圓形盛物器皿,有蓋。
只:個(gè)。
《落水天》
:落水天,阿媽帶我去姐婆邊。姐婆燒水燜糯飯,姐公開籠撿銀錢。貢多銀錢都唔愛,愛條牛乸帶仔轉(zhuǎn)去好耕田。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及近郊。
落水:下雨。
姐婆:外祖母。
姐公:外祖父。
貢多:這么多。
轉(zhuǎn):回家。
《嘀嘀嘀》:
嘀嘀嘀,掃凈地堂耕故絲。問下爺娘耕幾多,耕多六丈做爺衣。爺著白衫騎白馬,女著紅裙轉(zhuǎn)外家。大路堂堂好跑馬,路邊井水好煲茶。大姐煲茶唔好飲,老妹煲茶香桂花。桂花跌落蒲橋水,手抓唔到竹篙扒。竹篙扒,來織麻,織麻唔得媒人到,一合絲裹二合花。大嫂出來撿一對(duì),恭喜晚姑嫁秀才。嫁畀秀才銀又少,嫁畀老爺銀較多。不如嫁畀蘇州佬,朝朝起身賣綾羅。又有胭脂點(diǎn)嘴唇,又有頭油連水粉。水粉搽面白恤恤,頭油搽髻烏律律。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及近郊。
嘀嘀嘀:象聲詞,指嗩吶聲,依次讀上、去、入三聲。
耕:紡績(jī)。
外家:娘家。
唔得:恨不得。
蘇州佬:泛指江浙一帶來做買賣的商人。
白恤恤:形容臉面白嫩有光。
烏律律:形容頭發(fā)烏黑發(fā)亮。
《月光光,照地堂》
(1):月光光,照地堂。騎白馬,過蓮塘。蓮塘一粒珠,打扮秀才去讀書。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月光光,照地堂》
(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食檳榔。檳榔香,食仔姜。仔姜辣,捉其曱。其曱騷,買藍(lán)刀。藍(lán)刀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馬鞭長(zhǎng),起屋梁。屋梁高,買把刀。刀切菜,買鍋蓋。鍋蓋圓,買條船。船屙底,浸死兩只日本仔。一只浮拋頭,一只沉落風(fēng)門坳。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及近郊。
其曱:蟑螂。
浮拋頭:浮出了水面。
風(fēng)門坳:地名,與梅湖隔江相望,舊時(shí)有渡口,今屬惠州小金口。
《月光光,照四方》
:月光光,照四方,照到廣東人捋羊。捋得羊皮蒙鼓打,打鼓咚咚去娶娘。娶得娘歸拜老大,拜拋老大拜爺娘。拜爺拜百拜,拜姐拜千千,我姐眠燥又眠濕,我爺一覺不知天。出麻出痘娘辛苦,我娘操盡幾多心!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第五、六句的“娘”指妻子,其余各句的“娘”指母親。
老大:老年人,長(zhǎng)輩。
拜拋:拜過了。
爺:父。姐:母。
燥:讀如“遭”,其義為“干”,與濕相對(duì)。
不知天:不知時(shí)間的早晚。
麻:麻疹。
痘:水痘。
《扇子歌》
:扇子有扇風(fēng),時(shí)時(shí)在手中。有人來借扇,先問老太公。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擺兒茶》
:擺兒茶,請(qǐng)親家,親家唔來請(qǐng)自家。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擺兒茶:小孩子的一種游戲活動(dòng)。
《老鼠仔,打千秋》
:老鼠仔,打千秋,打?yàn)a大哥一罌油。大哥轉(zhuǎn)來鬧大嫂,大嫂績(jī)麻嘴揪揪。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
打?yàn)a:打翻、倒出。
鬧:責(zé)備。
嘴揪揪:撅起嘴巴,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查蓮子》
:查蓮子,子連牽,查到觀音腳面前。水淼淼,入茶壺,茶燈盞,水瓜葫。左手彎彎轉(zhuǎn),右手到河源。河源到水口,水口到木棉,木棉樹下撒金錢。撒一百,撒一千,問下雷公劈奈邊。十字將軍擎起手,古靈精怪奈誰邊。
附注
流傳于惠州市區(qū)。歲數(shù)較大的兒童在玩一種近似擊鼓傳花的群體游戲時(shí)所唱,歌止則猜傳遞的小瓦片捏在誰的手中。水口到木棉:水口、木棉,均為地名,水口即今惠陽水口,木棉村在惠陽馬安。
奈邊:哪邊。
奈誰:誰,誰人。
十字將軍:指兩個(gè)手掌。歌至此句,參加游戲者均須捏著拳頭,高高舉起,以便猜者觀察判斷小瓦片藏在誰的手里。
《猜謎歌》
:一點(diǎn)一劃長(zhǎng),一撇到西江,十字對(duì)十字,日頭對(duì)月光。一點(diǎn)一劃長(zhǎng),二字口來裝,兩邊絲繚繞,蠶蟲臥中央。一點(diǎn)三劃長(zhǎng),口字往下裝,側(cè)邊加五口,問你乜惹樣。
附注
20世紀(jì)四五十年代流行于惠州的一首猜字兒歌,多為學(xué)前或剛?cè)雽W(xué)的兒童晚上在街頭月下集體玩耍時(shí)唱。歌分三節(jié),每節(jié)猜一字。第一節(jié)的謎底為廟的繁體字“廟”;第二節(jié)的“繚繞”讀如“橋了”,謎底為蠻的繁體字“蠻”;第三節(jié)的“乜惹”意即“什么”,謎底為語的繁體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