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揭秘
牽我手
在世界奇石苑中,雨花石以玲瓏剔透、小巧精美(直徑一般為2-8厘米),便于攜帶,深受各國旅游者的青睞。說起雨花石如詩似畫的名稱,本源自神話故事。相傳南朝梁武帝(公元502-547年)時期,高僧云光法師在南京中華門外梅崗筑臺講經(jīng),精誠所至,感動上蒼,天落花雨,入地化為五彩紋石,故稱“雨花石”,講經(jīng)處遂更名“雨花臺”。成語“天花亂墜”即由此傳說而來,雨花石從此便成為南京的象征。
神話只是傳說,不足令人信服。現(xiàn)代科學已揭開了雨花石的奧秘:雨花石生成的時期,大約是距今1200萬年到距今300萬年的地質(zhì)年代,那時古長江流經(jīng)南京六合以及儀征一帶,奔騰的江水把中上游及附近山上風化的巖石、礦物沖刷搬運,磨棱化角,變成渾圓的卵石,再經(jīng)沉積而成礫石層。這些礫石有瑪瑙、玉髓、水晶、蛋白石以及含有各種礦物質(zhì)的化石、紋理石等。
色彩斑斕的雨花石,其學名為原生瑪瑙石,多數(shù)產(chǎn)自于六合縣城東靈巖山南坡瑪瑙澗。據(jù)宋杜綰《云林石譜》中記載,六合縣水中或沙土中出瑪瑙石,有純白、五色者,呈透明、半透明狀。這些瑪瑙石就是我們所說的“雨花石”。
地礦學家考證,原生瑪瑙石是若干萬年前,地球巖漿滲進巖石內(nèi)部的縫隙,二氧化硅慢慢分離,逐漸沉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顏色和花紋,則是在逐漸分離、不斷沉積成無色透明體二氧化硅過程中的夾雜物。由于原生瑪瑙石種類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學成分極為復(fù)雜。一般認為,雨花石是由巖漿的殘余熱液形成的。這種熱液充填在火山巖如玄武巖、流紋巖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狀不同,或成瑪瑙球,或成瑪瑙脈。經(jīng)過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瑪瑙脫落后經(jīng)山洪沖擊,流水搬運,磨成五彩斑斕的雨花石。所以今人有詩曰:地殼感動凝熱淚,雨花緣是淚花滴。
雨花石以其紋奇、色艷的自然美著稱于世。原生瑪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它的圈狀花紋,是二氧化硅膠液圍繞火山巖空隙、空腔,由內(nèi)壁開始,從外向內(nèi)多層次逐層沉淀而成。在其生成過程中,常常發(fā)生帶色離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擴散。赤紅色的雨花石含有鐵色素,藍色的雨花石含有銅色素,紫色的雨花石含有錳色素,黃色半透明的雨花石含有二氧化硅膠體,翡翠色的雨花石含有綠色礦物色素等。同時,由于這些色素溶入二氧化硅熱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現(xiàn)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使雨花石極其艷麗秀美。
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怡人、益智、陶情、長壽?!卑延昊ㄊ旁谑种?,細細地把玩,那絲絲紋路、多多奇妙的圖案,會把你帶入神話般的境界;將它置于陽光下,七色光賦予雨花石閃耀、神奇、多變的靈性。雨花石自古以來備受人們的寵愛。春秋時期,一種產(chǎn)在揚州地區(qū)“似玉的美石”——號稱“瑤琨”的雨花石,就作為貢品獻給君王。歷代名人愛石者甚多,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收藏雨花石,近代的畫家徐悲鴻、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也曾賞玩雨花石,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運動員曾將雨花石作為中國的吉祥象征物,帶到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