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鎮(zhèn)皇母廟祈福習俗
蕭墨塵
“皇母廟祈福習俗”,是惠陽區(qū)沙田鎮(zhèn)人民在長期的農(nóng)耕生活和稻作習慣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已列為惠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皇母廟,位于沙田鎮(zhèn)水庫邊,原地名叫帶子嶺,始建于兩千多年前,據(jù)說當時有個老太婆用一擔籮筐挑著三磚、九瓦和一個火水燈,傳說當時這個老太婆就是皇母娘的化身,廟是她的現(xiàn)身所建的(舊遺址)。在當年十圍村發(fā)現(xiàn)有瘟疫,有個夜里一個老者神靈托夢給他,說皇母廟里有口泉井,只要喝了井里面的泉水,就可以醫(yī)治百病,人獸平安。后人們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遍了惠陽、深圳(寶安)、惠東一大片地方,于是,村民們就更加的篤信“皇母廟”的神圣的所在。自此,“皇母廟”開始遠近馳名,四面八方的善信都慕名前來參拜。
據(jù)記載,古廟的來由,在公元前837年(周朝周穆王死后35年)三月初三蟠桃盛會后,王母攜帶子女及侍女來到漢宮外閑游,忽見南疆一道紫光,仔細一看是海龍王南海巡游,人馬眾多、一片喧鬧,海邊山巒起伏,樹木蒼綠、繁花似錦、野果遍山,只是妖氣較濃,人煙稀少。七天后,王母化妝成農(nóng)家婦女,肩挑小擔降臨南疆,最后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氣候宜人、山勢如龍、溪流潺潺,恰似琴瑟和諧,水清如鏡,可見魚蝦、奇花異草、野桔滿山。便拾了三個石頭作磚,九個薄石作瓦,設了一個仙桌,每年派使者巡視一番,每十年來親臨督察一次,了解變化情況。
約經(jīng)500年這里逐漸有了人家,現(xiàn)在圍譚是當時最早民居點,住了黎、袁、郭三姓人家,人口不過16人,河流下游現(xiàn)永湖一帶人口較多,耕作較發(fā)達,公元前205年(漢劉邦二年)王母給其中一村中長者文有才托了一個夢:沿河而上數(shù)數(shù)灣,左山衡,右山衡,左山峰,右山峰,一棵柏樹參天空,三磚九瓦在其中,三聲王母訴苦衷,兇化吉來樂融融。長者對這夢迷惑不解,過了幾天,他帶了三個年輕力壯的村民,沿河而上,尋覓夢中的情景,三天后,果然發(fā)現(xiàn)一顆古柏樹高聳入云,河邊一塊小草坪上有三個大石,九個薄石片,長者認定這是夢境之地。四個坐在河邊歇息,只見河水碧綠透明、甘甜如蜜,喝了精神倍加,長者大悟,此乃仙人之地。
有一年天久不下雨,人畜多病,長者帶村民到這里拜祭,祈求王母降雨,帶了一些水回去給生病的人畜喝,喝了病除,天不久就下了雨,人畜平安,百姓才知道這里是一個仙點,有什么事都喜歡到這里祈求保佑。從此,生產(chǎn)發(fā)展,人口不斷繁衍,鄉(xiāng)鄰們便募捐集資于公元214年建起了皇母娘廟,供百姓永久參拜。仙點距今已2000多年了,皇母娘廟也有1700多年的時間,由于這一帶歷來叫隔瀝洞,所以取名隔瀝古廟。
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水平大有改善,同時為了使更多善信們能參加祈?;顒印?984年籌建皇母廟,1985年七月十五日(農(nóng)歷)順利建好現(xiàn)在新的皇母廟??傉嫉?500㎡,有9間、3進。分為上、中、下殿。重建好皇母娘廟后,村民們便定于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九玉皇誕和正月二十盤古誕,最大型的七月十八皇母誕等,都舉行一次祈福活動。屆時,除了沙田鎮(zhèn)和周邊縣的群眾外,還有不少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的親朋好友趕回來參加。
每年三次拜祭活動,農(nóng)歷正月初九、二十,七月十八,一般是兩天一夜;大型祈?;顒樱耖g俗稱打醮)5~6年一次,一般是七日八夜。1985年皇母廟重建好后,每年來參加祈福有一萬多人,不僅僅是本地人和大陸人,還有香港、馬來西亞、英國等海外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