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當陽人生禮儀習俗(3)
春荷
壽慶
當陽歷來有做生祝壽的習俗。平日每年的生日叫“散生”,每10年一個“大節(jié)巴”為“整生”。50歲以前叫“做生”,50歲后叫“祝壽”。兒童階段周歲、10歲是必做的生日。以后每10年一次“整生”。民間認為36歲是人生的一個“大結巴”,因此許多人也做36歲生日,規(guī)模與“整生”相同。
俗信“男不做三,女不做四”,即男30歲不能做生,女40歲不能做生,俗諺曰“男壽祝了三,半生打孤單”,“女壽祝了四,年老無后嗣”。很多人出于孝道,父母健在,即逢“花甲”、“古稀”也不做壽。有些人怕親友破費,給家人添麻煩,不愿做生祝壽,于生日前一天到親戚家躲避,謂之“避壽”。做生祝壽一般在虛歲時進行。但也有“男做近,女做滿”的說法。
做生時要宴請親朋好友,兒童做生要訂做蛋糕,點與歲數(shù)相同數(shù)量的生日蠟燭。做生祝壽賓客都要送賀禮。舊時送衣服、布料、壽面、鞋。現(xiàn)代一般為現(xiàn)金相送。祝壽時,要在堂中掛“壽”字圖,配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條幅。舊時祝壽要點香燃燭,兒孫要給壽星磕頭。家中要請吹打班吹打,鞭炮齊鳴,十分熱鬧。
喪葬
當陽城鄉(xiāng)居民,歷來崇尚土葬。舊時喪禮繁雜,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親人故去,在家眷屬齊聚死者臥榻前下跪哀哭。為死者燒“落氣紙錢”,著一人去附近廟里敬神,歸途中盛水一壺返家,為死者抹身,凈體,穿“裝老衣”(以多為榮,限于單數(shù),)掩“蓋臉紙”,在死者口中放“五谷茶鹽”(使死者忘掉陽間事,安心歸天)。收殮完畢,將其停放正堂右側,隨即將簸箕罩在香火上,以避“白虎神”。然后訃告親友。待親友聚齊,始將尸體入棺。棺材以木制作,表里涂漆,外黑內(nèi)紅。尸體入棺后,停柩于正堂中,柩下燃油燈一盞,為亡魂照明。設靈堂于柩前,請僧道做法事,給死者“超渡”。安葬死者的頭天晚上,死者親屬穿戴孝服,親友紛紛前來吊喪,或送冥錢紙或送祭幛挽聯(lián);孝眷輪流于靈堂前守靈,回拜吊喪親友,通宵達旦。
安葬死者,事先由風水先生擇墳地、定山向,請親友“打井”。次日,在鑼鼓鞭炮聲中,沿途丟“買路錢紙”,護送靈柩上山安葬。安葬時,風水先生事先寫好的購買陰地的“契文”用冥紙焚化,稱為“窖契”。然后將靈柩放落井中,風水先生再次核定核定靈柩方位后,撒小米,孝眷依次捧杯土掩棺,磕頭致哀。
三天之后圓墳。孝眷請來吹鼓手,吹吹打打,調(diào)哀、曲悲。俗諺曰:“兒子的喜事,老子的葬事”,意為要大操大辦。
孝眷將死者安葬后,請僧道“做道場”,目的在于“盡孝心”,并“超渡亡靈”,為死者“謝罪”。多者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孝孫分別隨儀行叩拜禮,日夜獻孝心,俗稱“膝上埋爹娘”。
新中國建立后,喪葬儀式從儉。公職人員去世由所屬單位為其召開追悼會,然后,單位同事,親朋好友,街坊鄰里為死者送葬,寄托哀思。1973年,當陽設火葬場,推行火葬。但骨灰仍下葬砌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