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正月初一民俗 食齋
飛塵郎
客家年初一的早餐習(xí)俗,即使同一條村也不盡相同。有的吃素,有的吃葷。以閩西客家為例,年初一早晨的素餐其素食主要有團(tuán)圓湯丸、紅棗、花生、糯米甜飯,都是吉祥之物。葷餐食物則主要有雞、肉、魚等。寧化等地客家食葷者,一定有一盤白斬雞和一碗“長命菜”,家中之最長者和最小者吃雞腿。桌上要多擺碗筷,每席都要斟上酒,意味著一年伊始,有酒有肉的吉兆。無論葷食、素食都不吃粥,且不能喝米湯,俗語云:“初一喝湯,出門落雨”。
吃素的客家,年初一首先必用芹菜,寓意“勤勞”。贛南信豐縣客家則將芹菜稱作“富菜”。其次必用客家芥菜,贛南于都客家將客家芥菜稱作“大菜”,寓意“大發(fā)大富”、“大吉大利”。
客家人俗稱吃素作“食齋”。年初一雖然既有“食齋”的,也有吃葷的,但“食齋”的人數(shù)還是占絕大多數(shù)??图艺J(rèn)為年初一早上是萬神盛會的時刻,天地諸神都要出來給人間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食齋而忌吃葷。
梅州蕉嶺縣新鋪鎮(zhèn)上南村客家年初一家家戶戶“食齋”,基本是花生油炒芹菜、豆干、豆腐等,認(rèn)為只要年初一吃“齋”,便可化解一年的“災(zāi)”難。
三明客家也是“食齋”多于吃葷。年三十吃罷團(tuán)圓飯后,每家主婦都要將灶臺、灶具、碗筷、盆碟洗得干干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潮汕客家初一早飯亦忌吃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年初一食齋,一餐當(dāng)一年”,認(rèn)為年初一吃素代表了全年“食齋”;另一種是暗喻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fèi),寓意一餐節(jié)儉則全年有余。
河源客家多尊祖訓(xùn)大年初一不吃葷,而吃素。與三明客家一樣,除夕“團(tuán)年飯”后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留有半點(diǎn)葷腥,否則就是對先祖不恭、對神明不敬。屬于葷腥的一切肉類食品全部集中一處存放,并用紅紙條貼上封存,俗稱“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