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新沂婚禮習(xí)俗
祺瑞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婚嫁則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濃最釅的一道佳肴。徐州新沂民間傳統(tǒng)婚俗綿延數(shù)百年,雖不乏繁文縟節(jié),但很多耄耋老人每當回想起自己年輕時那迎娶婚嫁時的動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滿臉綻開幸福燦然的歡笑……
在“噼噼啪啪”的第一掛鞭炮聲中,男家前往迎娶新娘的花轎意氣風(fēng)發(fā)地起程了。轎子里放著為新娘準備的一篩子衣被和一個梳妝盒(又叫“上頭盒”),這些是必須由“全人”即兒女雙全的婦人放進去的。一童男子壓轎一程后返回?;ㄞI在迎親的途中一路鼓樂開道,吹吹打打,煞是熱鬧。
花轎抬到女家門口時,男家人立即燃放第二掛鞭炮,鼓樂也吹打得更為振奮熱烈。這時女家“全人”或新娘的姐、嫂從轎子里抱出衣被和梳妝盒,趕緊給新娘“上頭”化妝。打開“上頭盒”,里面的手鐲、簪子、耳墜、銅鏡及筷子、栗子、花生、一對面魚、過路面、紅雞蛋、紅絲線等一般是不可或缺的。新娘從頭到腳換上男家的衣物后,便是名副其實的“新人”或“貴人”了。在男家人又接連兩掛“噼噼啪啪”急促的鞭炮聲中,新娘被蓋上“蒙頭紅”,并由其兄弟或表兄弟背上花轎,以示新娘不要忘了娘家兄妹手足情與父母養(yǎng)育恩。所以,新娘上轎時一般都會忍不住流淚的。見新娘坐上了花轎,男家人便吆喝著匆忙放響第五掛鞭炮,興高采烈地“打轎回府”。富人家陪的“大八件”、“小八件”及“四盒底”等,應(yīng)有盡有,或手提,或肩抬,甚是場面。而窮苦人家有時連一張八仙桌也陪不起,只能給幾件隨身換洗的衣服,這叫“打軟包”。
花轎快到男家時,早有“探子隊”飛報花轎行程。第六掛鞭炮頓時響徹全村。之所以要燃放六掛鞭,是取吉祥大順之意。花轎落地,男家過來兩個“全人”撕開用紅線縫上的轎門,挑開新娘的“蒙頭紅”,并抱下隨轎帶回的那篩子剩余衣被及梳妝盒。這時兩個伴娘過來向新娘深鞠一躬,請其下轎,新娘在轎中必須起身點頭,以示還禮。新娘一進門,先要跨馬鞍,意為“新人跨馬鞍,輩輩做高官?!笨邕^馬鞍還要跨火盆,寓意是“新人跨火盆,輩輩出貴人?!比缓螅屑摇百e相”三請新郎來拜堂,口中還念念有詞:“新郎來拜堂,拜天拜地拜爹娘,夫妻對拜入洞房……”新娘進洞房前,有人用笆斗象征性地往其胸懷撞幾下,即“撞斗”,以求“富貴入懷”之意。
新娘入了洞房,男家“全人”便把看喜的攆出去,鋪一蘆席于地上,席上鋪被,讓新娘坐于被上,用一根細細的紅絲線絞掉了新娘額頭鬢角的乳毛。這在舊時婚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絞”,就是所謂的“開臉”,也是女子身為人妻的標志。新娘“開臉”后,由伴娘陪同向準備開席的長輩一一磕頭,以示敬重;長輩們也把準備好的“紅紙包”送給新娘。
晚上“送房”算是最熱鬧的了。親朋好友酒足飯飽,爭相擁入洞房,擺上一張八仙桌,在桌上放置八盤點心,并燃亮一對大紅蠟。大家有說有唱,動手動腳,出盡新郎新娘洋相。尤其是大家輪番向新郎新娘敬酒時,每敬一杯便說一套吉利話,幽默詼諧,逗得滿屋人前俯后仰,哄笑不止。鬧新房常常會鬧到深更半夜,有時直到雞叫二遍。大家看新郎新娘已精疲力盡,才互遞眼色,同伴娘一起朝新人身上和床上撒幾把喜糖喜果(即“撒帳子”),然后紛紛退出。其中一人還要從窗戶往里扔一把筷子,邊扔邊說吉利話:“一扔金,二扔銀,三扔鯉魚跳龍門……”其詞合韻,其聲朗朗,以示親朋好友的誠摯祝福。
第二天,新娘一大早起來,要給公公、婆婆磕喜頭,還要由小姑或妯娌帶著到幾家近房再一一磕拜,這叫“認族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