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富崗如意信俗
回眸
媽祖是中華民族共同信奉的海上保護神。但象山東南漁山洋中有座名叫漁山島的海島,臨近公海,地屬石浦鎮(zhèn),當?shù)貪O民虔誠供奉的卻是他們自己的海神——如意娘娘。
關于如意娘娘的由來,當?shù)赜幸粋€感人的傳說。據(jù)島上老漁民口述,幾百年前有一外鄉(xiāng)人來漁山島捕魚采貝,一日不慎落巖身亡。采貝人家中有一女兒,見爹爹久出未歸,便從家鄉(xiāng)趕到漁山島,向島上的漁民打聽爹爹的下落。漁民告之其爹爹已不幸遇難,少女聞此噩耗悲痛萬分,找到爹爹身亡處縱身躍入海中殉葬。不久,少女投海的地方浮上來一塊木板,人們?yōu)樾⑴木袼袆樱矠楦∩夏景鍋淼纳衿嫠痼@,于是在島上建廟,塑少女像于其中,那塊浮上來的木板,放置神像雙手中并托于膝上。也有人說,少女沉海處浮上來的是一段木頭,廟里的神像便是用此木頭雕成的。還有人說,浮上來的是一只繡花鞋。不管浮上來的是什么,當?shù)貪O民相信至善至孝的少女死后已化為海神,會保佑出海的船只平安歸來,于是他們把少女奉為海上平安孝神,稱其為“如意”,把供奉她的廟稱為娘娘廟。
娘娘廟建于清代,占地三百余平方米。農(nóng)歷七月初六是如意娘娘的生日,當?shù)貪O民在廟里為娘娘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祭祀前一晚,村里選派信徒數(shù)人,通宵上香陪護。到了第二天正日,一般選在漲潮時分祭神,寓意財源會隨潮水滾滾而來。殿中置八仙桌祭臺,雞、豬頭、魚、蛋、豆腐等五牲福禮放在紅桶盤內(nèi),按次序放于祭桌上,福禮前還要擺上時鮮水果、糕點及香臺、紅燭。然后開始誦經(jīng)祭拜,念的一般是金剛經(jīng)、大法華經(jīng)、地藏王經(jīng)等。接著儀式主持者念一段懺語,宣布儀式開始,在旁等待的漁民便攜一家老小紛紛擠到殿前,上香、跪拜,祈求如意娘娘保佑自己出海平安、魚蝦滿艙,家人富足安康、萬事順利。
1955年,駐漁山島國民黨某軍第三大隊撤退時,將全島487人帶至臺灣。槍林彈雨中,漁山島漁民相信如意娘娘能保佑他們平安到臺,因此以柯位林為代表的漁民把如意娘娘神像裝箱一起“請”到臺灣。到臺后,該島漁民在臺東建立了富崗新村(因思念家鄉(xiāng),民間又把該村稱為“小石浦村”),為如意娘娘新建了海神廟,仍按故鄉(xiāng)舊俗在娘娘生日那天舉行祭祀活動,從七月初一開始,連祭六天,祈禱漁家討海平安,生活安康。為了使祭祀活動正常化開展,該村成立了海神廟管理委員會,由柯位林、柯受球任主任委員,負責操辦祭祀具體事宜。
一段歷史和一道海峽隔開了大陸與臺灣寶島,卻難隔樹葉對根的眷戀。2003年9月,柯受良(柯位林第三子)率臺東富崗新村代表10余人,赴漁山島祭祖、祭廟。2007年7月27日,柯位林率漁山島原住居民及后代54人,在闊別家鄉(xiāng)52年后,首次奉如意娘娘及池府王爺、廣澤尊王回到故土漁山島祈福祭祖。同年9月14日,如意娘娘應邀參加象山縣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開漁節(jié)“媽祖祈福巡游活動”,再次回到故鄉(xiāng)。從那以后,每逢中國開漁節(jié),臺東富崗新村村民都要組成省親團隨如意娘娘來象山省親。漁家認為如意娘娘、媽祖娘娘同為海神,在神界也是姐妹,因此如意娘娘在象山期間就以妹妹的身份進駐石浦東門島媽祖廟作陪、省親,并從舊時祭祀儀式發(fā)展形成了如意媽祖省親、迎親習俗,由起身祭、落地祭、守夜、贈禮、客祭、送別祭、回廟祭等七個部分組成,具體儀式由東門島媽祖廟廟務韓素蓮主持。
從最初的跳海殉父,到如今成為海峽兩岸民間溝通情感的紐帶,如意信俗所承載的,是任何人都割舍不斷的骨肉親情,也正因此,“石浦——富崗如意信俗”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