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一詞的由來
紹元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但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銘一詞的由來。關(guān)于座右銘的由來,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與我國的著名教育家孔子有關(guān)。史書記載,為了紀念有春秋五霸之一稱號的齊桓公,齊國人在齊桓公去世后為他專門修建了一座廟堂,并在廟堂中放置了各種各樣的祭祀用器具,包括一個十分獨特的酒器欹器。
這種酒器的設計十分別致有趣,里面沒有液體的時候,它是傾斜的,而若向其中倒入一半酒的話,它會自動直立起來,十分奇怪。某天,孔子和他的學生們一起來到這座廟堂中進行祭拜,看到了這支設計新穎獨特的酒器,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們向廟堂中的人詢問酒器的詳情,并從管理香火的人那里得知這是一種叫做欹器的器具。
看著眼前的酒器,又聯(lián)想到一些關(guān)于齊桓公的事情,孔子大致推斷出了這個欹器的意義。孔子指著欹器,意味深長地對他的學生們說,這個酒器之所以空著的時候向一側(cè)傾斜,而倒人大半酒水的時候卻能穩(wěn)穩(wěn)地直立起來,若繼續(xù)加酒至滿的話就會倒下去,正是在提醒人們不能過于自滿,太過自滿的話是一定會吃苦頭的。
說罷,孔子便在學生們面前將水倒進了欹器中,欹器果然像所說的那樣。然后,孔子又將這一道理用到了讀書上,提醒學生在讀書時更要學會做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而且,據(jù)說孔子回到家后也請人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酒器擺在自己的座位右邊,以時刻警示自己。齊桓公當時就非常喜歡這種欹器,經(jīng)常把它擺在自己的座位右邊,以隨時提醒自己不要自滿。因此,在建造這座為了紀念齊桓公的廟堂時,人們便將這個意義深刻的酒器一同擺在了廟堂中,以供后人參拜。
據(jù)說,到了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也曾經(jīng)請人為齊武帝的兒子做過一個類似的器具,以示警醒。在這之后,在座位右邊放置欹器漸漸演變成了將文字鐫刻在金屬器具上,但座右銘的叫法卻一直沿用了下來。
另一種說法是說,座右銘一詞來源于宋朝,當時有個非常喜歡史書的人名叫吳介,他對史書不光是讀讀而已,還會將書中看到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抄寫下來,并放在自己座位的右側(cè),作為自己獲得知識和經(jīng)驗的來源。隨著他縮寫內(nèi)容的增多。他家的墻上、桌子上便一天天布滿了各種警句名言。這便是“座右銘”的由來。
這之后,這種將激勵自己的文字刻在物品器具上的做法便漸漸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勉勵自己的一種習慣做法,而寫在上面的文字就叫做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