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華人國王 鄭信王
寒天
鄭信(泰文:?????????????????????????,皇家轉(zhuǎn)寫:Somdet phra Chao Taksin Maharat ?;
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又稱鄭昭(昭:意為“王”,不是名字)、帕昭達信(達即達府,即今泰國北方來興府)、披耶達(披耶為泰國貴族爵位的第二等,相當于侯爵)、帕昭恭吞武里(吞武里即今曼谷的吞武里區(qū)),是在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的華裔。
泰國名字叫達信(Taksin),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是泰國人心目中五位偉大的“大帝”之一(五大帝分別為:蘭甘亨大帝、納黎萱大帝、達信大帝、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因其愛民、仁德之心,為后世所懷念。或者將蘭甘亨、納黎萱、那萊王、鄭信、拉瑪一世、拉瑪五世、拉瑪九世為七大帝。蘭甘亨、納黎萱、拉瑪五世為三大帝。)
他的父親鄭達出身于中國廣東澄海華富里(今汕頭市澄海區(qū)上華鎮(zhèn)),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大城府,是一位攤主,致富后改名為鏞。他的母親諾央是暹羅人。鄭信就出生于大城府。他7歲時開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經(jīng)過7年的學(xué)習,成為一名皇家侍從。傳說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佛教初學(xué)者通鑾出寺托缽化緣,見一中國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訴他們,他們兩人將成為國王。他們當然沒有認真對待,但后來鄭信果然稱為暹羅王,而通鑾也真的成為鄭信的繼承者拉瑪一世。
鄭昭在來興府任副府尹(后來成為總督)時,得到了他的泰國名字達信(Taksin),正式頭銜是披耶達信。他的泰國名字也有可能來自中國潮汕方言的音譯(潮汕方言中“鄭”的發(fā)音即近似Tak)。當他晉升為甘烹碧府總督時,他不得不返回大城。因為當時緬甸襲擊了泰國,并包圍了泰國首都。鄭信領(lǐng)導(dǎo)并參加了首都的防衛(wèi)工作。但大城很快在1767年淪陷,鄭信率領(lǐng)一小支軍隊沖出了城市。這一行動從來沒有得到充分解釋,鄭信和他的追隨者如何沖出緬甸的包圍至今仍是一個謎。
大城被毀,泰王駕崩,國家分裂為為六個部分,鄭信控制著昭披耶河?xùn)|岸,他連同通鑾,在昭披耶河附近,成功地擊退了緬甸軍隊,并打敗了他的對手,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
趁著清緬戰(zhàn)爭爆發(fā)而緬甸大城駐軍大部被迫回國抵抗清軍,鄭信率眾以東南沿海地區(qū)為基地,組織抗緬軍,光復(fù)大城,并遷都吞武里。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1770年隨后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中國,入朝稱屬臣(籓屬國)于清廷。
按照曼谷王朝的正史記載,鄭信王1782年已經(jīng)瘋魔,不殺都不行了,“昭披耶卻克里(通鑾)”在群臣擁戴下登上了王位,史稱“拉瑪一世”。將首都從吞武里遷到對岸的曼谷,建立起了綿延至今的曼谷王朝?!罢雅畢s克里(通鑾)”恐懼中國對鄭信的死會有反應(yīng),慌忙遣使入貢清朝,為請求敕封,他在文書中堅稱自己是鄭信之子“鄭華”。后來拉瑪二世登基進貢稱鄭佛,此后的三世王、四世王在入貢清朝的表文中各自稱為“鄭福”、“鄭明”,皆以鄭姓。有史書為證,四世王時鑄的一種錢幣,背面有“鄭明通寶”四個字;現(xiàn)存四世王親筆御函的結(jié)尾,蓋有一印,亦為華文“鄭明”兩字。 到了五世王朱拉隆功時,泰國國王才開始不姓鄭了。
1955年泰國政府規(guī)定每年鄭信加冕的紀念日,也就是12月28日這一天,為鄭王節(jié)。
鄭信稱王時,在澄海的鄉(xiāng)親搭船去慶祝。離別時,鄭信贈送了十八缸禮物給鄉(xiāng)親,千囑萬咐不要中途揭封觀看,回鄉(xiāng)以后再分贈。航行途中,他們?nèi)滩蛔〈蜷_看到缸口盛滿咸菜,大失過望,又打開多缸發(fā)現(xiàn)皆為咸菜,盛怒之下,便把十七缸子全丟入海?;氐匠敝莩魏:?,眾鄉(xiāng)親都爭相來看剩下唯一的咸菜缸,才發(fā)現(xiàn)咸菜下面是金銀珠寶。
1950年泰國政府在大羅斗圈廣場中央建造了一座“達信大帝紀念碑”。落成時,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親自主持了剪彩儀式。紀念碑上聳立著達信大帝戎裝躍馬的塑像,碑面上鐫刻著:“此碑為紀念達信大帝和增進他的榮譽而建,他是泰國的好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