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縣清西陵
綺思醬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15千米的永寧山下,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筑藝術(shù)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范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筑(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陵區(qū)內(nèi)矗立著千余間宮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規(guī)制明顯地體現(xiàn)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筑環(huán)抱于蒼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云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于陵寢之后。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于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guī)模宏大,頗具氣勢。
大自然把陵區(qū)周圍山川河流也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靈氣,清朝末年泰寧鎮(zhèn)總兵陳增榮在筆書余暇,雅愛山川秀麗,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荊關(guān)紫氣”、“拒馬奔濤”、“云蒙疊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鐘”、“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
正是由于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襯托出了“萬年龍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離開父祖,獨辟蹊徑,在易州境內(nèi)首辟西陵,以圖大清江山萬代、歲遠天長。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宮。后來,為使東陵和西陵香火永續(xù),乾隆皇帝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東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東陵界內(nèi)的勝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與祖父康熙為伴,其子嘉慶在泰陵旁邊建了昌陵與祖父雍正相守。遵照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寢原建于東陵寶華峪,在歷經(jīng)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發(fā)現(xiàn)地宮內(nèi)滲水不斷,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內(nèi)選擇了一塊高平之地,將寶華峪陵寢建筑拆除,到西陵營建陵墓。在隔咸豐、同治兩代皇帝后,光緒也將墳?zāi)菇ㄔ诹宋髁辍?/p>
如果說西陵的輿地山川均為天造地設(shè)自然成趣,那么,從建泰陵到崇陵竣工歷時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結(jié)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觀在陵寢建筑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正如孫鼎烈在《永寧山扈從紀程》中所說的那樣:“山勢自太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崗,遠拱于外,靈巖翠岫,環(huán)衛(wèi)其間,迄下山崗無數(shù),如手之有指,每兩崗間平坦開拓處,諸陵在焉,花之瓣.筍之籜,層層包護”,“龍蟠鳳翥,源遠流長,左右回環(huán),前后拱衛(wèi),實如金城玉筍”。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標志著這組古老的建筑群又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她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 200l年 1 月9日,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跡和風(fēng)景名勝以及周邊環(huán)境已成為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財富。
清西陵,這顆鑲嵌中國版圖上的古建筑藝術(shù)明珠,為我們留下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實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