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喪葬風(fēng)俗—鳳支龍脈可堪尋(3)
巧荷
一火焚成白玉樓
五七。人死后一個月(30天)這天叫“五七”。顧名思義,按規(guī)矩是35天,但人們把每七扣一天算,正好30天。若家境貧寒,便買點火紙,辦幾個祭碗,去上個墳。一般大多都在五七這天給亡者燒家(燒靈)。
制靈由山人獨家經(jīng)營。五七前,山人家來一個或幾個人,根據(jù)經(jīng)驗常識,主家將扎靈材料備齊,山人就在家給亡者“蓋家”,說白了,就是糊紙房子,跟活人建房一樣的形式,但比活人蓋房容易、輕便、速快。兩三個人兩天就能將亡者“大廈”落成。大門對聯(lián)寫著:千工造就磚凡屋,一火焚成白玉樓。
五七燒靈這天,客人多多。家人將紙靈、“家具”拿到選定的火場,扎好,支穩(wěn),除了門口留適當(dāng)一條給亡靈走的路,整個“村莊”內(nèi)放著荒草、稻草。山人先生站在祭桌前,手執(zhí)搖鈴,面對大家念經(jīng),最后緊搖一下,叫一聲“發(fā)火”。在爆竹聲中,亡者兒侄手擎火旗,將紙屋子燃著。
藏墳(材)。藏墳又叫歸土,是人死后最后一個禮儀程序。老年(60歲以上)靈柩野外露柩三年,中年人兩年或一年。藏墳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藏的,它要到寒節(jié)——大寒,有時趁天氣好,小寒也可以。
鳳支龍脈可堪尋
在土地私有制的社會里,地主家請來山人先生,在所有的土地上左右前后尋找“鳳支龍脈”,最好是“活龍口”。窮人家可憐,家有枯柩無地可去,負(fù)債也得向地主家購買地質(zhì)一般且價格昂貴的陰地。無力買地的人家,野柩的時間就要延長,甚至十年八載。這樣的柩主,到了寒節(jié),就要流淚哭泣——無能將上人歸土……現(xiàn)在,大寒的某天,柩主請來山人,拿著羅盤,在自家的生產(chǎn)隊有權(quán)使用的土地范圍內(nèi),選塊陰地,定好向樁……求來八人舉重,辦一席豐盛葬宴,通知直系親屬和嫡親,飯飽茶畢,奔赴柩地場,焚紙錢,將靈柩請走。通過扒柩拆棚或毀草包(有的靈樞用草包包裹起來),扎棺綁材,孝子領(lǐng)路撒錢,移至墳場。棺柩落下后,八個舉重者手腳并動,鑿井、下棺、復(fù)土、堆塜成墳。
人的一生,就這樣結(jié)束。常人說:人死如燈滅,賽如湯澆雪,要想還魂轉(zhuǎn),海水撈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