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鄉(xiāng)下老風俗 喜船帶來新娘子
曉博桑
寶應鄉(xiāng)下,最熱鬧的莫過于有人結(jié)婚了。
鄉(xiāng)下人會算計,五月黃六月金七月銀八月里忙,到了糧食打了囤里,柴草歸了垛里,地里的苗兒齊刷刷的,嫁女迎媳的日子就到了。
寶應是水鄉(xiāng),迎親多用喜船,不用轎也不用馬,淘米洗菜時總望見河里一條條披彩的喜船,船頭一火盆映得爆竹聲分外響。
若是遇上兩只“新娘船”同時進村,或是路遇十字河口同向而行,熱鬧就會平添幾分。雙方的迎親喇叭要在一起比賽吹奏技術。藝人會拿出看家本領,腮幫子一鼓一鼓的,跟蛤蟆一樣。敗北的一方會讓另一方先進村。等把活干完了,悄沒聲地溜走,連工錢也不好意思要。如果兩只“新娘船”都要經(jīng)過一座橋或一個十字河口,雖然還有一段距離,撐船的會賴下屁股使勁。若同時到又互不相讓,為搶吉兆,就會看到性急的新媳婦穿著高跟鞋出來助姑爺一臂之力,看熱鬧的人笑得滾下河的都有,整個村落都罩在喜氣洋洋里。
我們這里的結(jié)婚程序很復雜。訂日子要選黃道吉日,陽歷陰歷要成雙。新媳婦過門,男方要送一兩身上“新娘船”的衣裳。若短缺了一雙襪子或一根腰帶,性倔的新媳婦便不肯上“新娘船”。福奶奶就會出來講話。自是先勸上船,磨蹭了好久仍勸不上船的,只好摸出袋里的票子打發(fā)姑爺去買。回去拿錢可不作興。一方面顯示男方寒磣,另一方面也不吉利。福奶奶身上總揣著些票子。一般人家即使不缺什么,也要“鬧”上這么一回,湊個喜慶。
新媳婦出門嚶嚶啜泣,至少眼圈兒要紅紅的,以示姑娘對娘親的難舍難分,不哭要被鄉(xiāng)鄰們說閑話。另外還有餓嫁、凈面等鄉(xiāng)風,把個出嫁渲染得濃濃烈烈。婆家的喜船來了,新娘子便哭哭啼啼地由福奶奶和伴娘挽著上船,大紅的蓋頭遮住了她的臉,想必哭也無淚吧,不然臉上的胭脂花粉可真成紅泥巴了。
火盆往往在回頭的路上愈燒愈旺,隱喻小兩口今后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到了婆家,大人小孩在鞭炮聲中品評新媳婦的長相、人品。這時,往常再潑辣的姑娘也變得矜持了。村中的小伙子專挑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伴娘看,有時還要說幾句熱臊話,甘愿挨上人家?guī)讉€白眼。笑聲、喊聲、鞭炮聲攪在一起。
接下來舉行結(jié)婚儀式——拜堂。忙碌了多日的公婆由司儀安排,坐在點著香燭的大席上首,邊吃果子,邊呷酒。勞累了大半輩子,不容易,該受兒媳一拜了。吹喇叭的都站到堂前哇啦哇啦使勁,愛出風頭的藝人還故意用鼻子吹,惹得眾人一陣陣喝彩,把氣氛推向了高潮。
儀式結(jié)束,小夫妻倆歡歡喜喜入洞房,聰明的孩子全哄到蒙著紅紙的窗前,早有一個小男孩,拿著一把蘆柴站在那兒,迫不及待地要搗窗子。此時的婆婆正在灶間瞇瞇地笑呢!紅的、綠的,大把糖果從窗里飛出,孩子們搶得不亦樂乎。
大人們則圍在喇叭班前聽唱村戲。這里的戲班往往是一男一女對唱,唱詞粗俗卻耐聽,唱到節(jié)骨眼上,男女唱罵到一塊兒,眾人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