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v片在线,91久久偷偷做嫩草免费看,久久6久久66热这里只是精品,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龍泉天落石 漢唐巴蜀古道上的佛影(2)

        尋歡人

        大佛與三教道場

        同為彌勒佛像,但比之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的樂山大佛而言,丈六彌勒佛無論從規(guī)模、神態(tài)、雕刻技藝等,都實在顯得單薄。

        與大佛同時代建造的,還有天落石上再現(xiàn)唐時三教調(diào)和的儒釋道“三教道場”龕刻。“三教道場”的龕刻,多不來自民間,而是出于朝廷授意。唐時采取三教并行,在一些佛、道相爭嚴重的地區(qū),朝廷便會出資建立“三教場”,以倡導“三教并行”。這類石窟在四川邛崍、仁壽、安岳、資中、瀘縣已屢有發(fā)現(xiàn),成為四川石窟藝術(shù)一個饒有趣味的代表作。

        大佛寺這處“三教場”的建立,也應(yīng)該與唐時此地的社會現(xiàn)狀有關(guān)。翻閱《龍泉驛區(qū)志》,隋末唐初,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的當?shù)厝酥焯易禇壒贇w隱于山林,修煉得道,道教文化一度在這方地域擁有廣泛的影響,連后來的北宋徽宗皇帝也賜其“妙通真人”號。而成都東面長松山上的長松寺,則是這一地域上的第一座佛教寺廟,以至唐德元年玄宗幸蜀時,還特為寺院欽賜了“長松衍慶寺”的匾額,并建御香亭。

        北周文王碑的古風與神韻

        天落石眾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為珍貴。

        因為歷代慕名拓印,這塊位于天落石下部、刻于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的碑刻與周邊所有石刻的色澤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體高2.24米,寬1.25米,碑首是朱鵲和浮雕小佛組成的二方連續(xù)的圖案,碑額為楷書陽刻,楷書陰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敘述了北周政權(quán)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業(yè)績,所謂“大功烈當時而顯揚千載者,非竹帛無以褒其訓,非金石無以銘其德,是以漢頌……”

        鮮卑人宇文泰是西魏、北周的實際統(tǒng)治者,西魏禪周后追尊為文王。作為歷史上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杰出的軍事家和統(tǒng)帥,宇文泰的一生,正處在由亂到治的歷史轉(zhuǎn)折點,在紛繁復雜的歷史條件下,宇文泰觀時而變,最終南清江漢,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的基礎(chǔ)。他在位時所頒行的兵制、選官法等開隋唐政治制度的淵源。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至寧夏、甘肅一帶時,不幸染疾身亡,數(shù)月后,當時駐防武康郡(今簡陽)的車騎大將軍強獨樂等11位將帥,為歌頌他們統(tǒng)帥的功德,便“于分東之嶺,顯益之巖,天落石旁,為王敬造佛二尊寶堂”,同時在天落石上還刻鑿了碑像一體的“周文王廟碑”。按照碑額所署“強獨樂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嚴格意義上的北周文王碑,似乎還應(yīng)該包括天落石上34號龕內(nèi)的佛道二尊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