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人的端午節(jié)舊俗
半山桑
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所以要賽龍舟、吃粽子。但績溪人既不吃粽子,也不賽龍舟,更沒有紀(jì)念屈原的概念。粽子則是在二月二祭祀社公老爺和土地神時才有,和屈原一點關(guān)系都沾不上。
績溪人過端午節(jié),除了在大門上插點艾草,一項最大的活動就是做包、吃包。包有兩種,一種是有餡的水餡包或菜包,一種是發(fā)酵的園形饅頭,因為沒有餡,績溪人叫它“夾白包”。舊時的績溪人大多生活很清苦,端午節(jié)臨近,饑腸轆轆的人們早就把新收的小麥磨成面粉。到了端午節(jié)這一天,女人們大顯身手,忙活了大半天,一籠籠熱氣騰騰的水餡包、菜包、夾白包就端上了桌。一家人圍在一起,狼吞虎咽,大飽口福,享受著清苦中的快樂。
除了吃包,還有端午酒。就是把雄黃滲進酒中,大人拿來喝,小孩用指頭沾一點,在額頭上畫一個“王”字,據(jù)說可以辟邪?!栋咨邆鳌分械陌姿刎懢褪且驗楹攘诉@種酒,才上了當(dāng),惹出了許多事。買不起燒酒的人家,至少也要做一點糯米酒。因為除了讓男人過一下酒癮,主婦們還要用艾草沾上它,灑在墻邊角落,一邊灑,一邊還念叨:“雄黃灑一灑,蜈蚣蝎子都走脫;雄黃灑灑添,蜈蚣蝎子走上天?!苯璐蓑?qū)趕夏日的害蟲。
端午節(jié)也是女孩子吐露情感的日子。早在端午節(jié)前,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就用絲線織成纓絡(luò),放上一棵小而圓的大蒜,又用彩綢縫制成菱形和梯形的香袋,飾以流蘇,中貯艾草,掛在胸前,稱之為端午錦,據(jù)說可以遠(yuǎn)避瘟病。姑娘們把它送給自己喜歡的男孩,以表白雙方的愛慕之情。
端午節(jié)又是春夏交替的時節(jié)??兿瞬恢獜哪莻€朝代開始,約定外婆要在節(jié)前送給外孫和外孫女一套夏衣,配以虎頭鞋。端午一到,孩子們穿上新衣,著上新鞋,自然高興萬分。
一到端午節(jié),地里的蠶豆也成熟了。女人把蠶豆放在鍋里干炒,炒熟以后拌以雄黃,給孩子們當(dāng)零食,謂之端午豆。吃在嘴里,澀而微甜,別有一番風(fēng)味。
穿著新衣,額頭上畫著“王”字,口袋里揣著端午豆的孩子們湊到一起,玩起了“斗豆”的游戲。小拳頭纂著蠶豆,你三粒,他五粒,說一聲“開”,一齊把小手伸開,有人把大家的蠶豆和在一起,由出得最多的人起頭,撒在桌子上,用指頭一彈,如果一粒蠶豆擊中另一粒蠶豆,他就可以得到兩粒蠶豆。到得最后,嬴了的洋洋得意,輸了的哭相難忍,構(gòu)成了一幅鄉(xiāng)村的童趣圖。
端午包、端午酒、端午衣、端午錦、端午豆組成了舊時的績溪端午節(jié)多彩絢麗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