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民間時令與鄉(xiāng)風(fēng)民俗(3)
壞簲気
正月二十也有個說法,正月二十晴,山上樹木掛油瓶,正月二十陰,陰陽暗暗到清明。掛油瓶就是下凍雨。還有個說法,“不怕正月二十晴,只要二十一日拗得贏。”意思是說二十一日也晴,就不會掛油瓶。
二月初二“龍?zhí)ь^”,也稱“春龍節(jié)”,表示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農(nóng)民積極備耕。農(nóng)諺是: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也有人在這一天祭拜春龍,祈求年豐。
二月十五是花朝?;ǔ櫭剂x,是迎接春花爛漫的日子,富人家公子、小姐,踏青賞花,窮人家說說而已。
三月三是打鬼節(jié),家家做打鬼粑。一般是秈米粉或糯米粉,有的人家將糯米粉摻鼠曲(野菜),用杵臼揉成一團(tuán),餡子是臘肉腌菜或鮮肉鮮菜。這天用作晚餐,表示將鬼打跑,維護(hù)全家安康。也有人家蒸面吃,意為把人纏住,不讓鬼捉走。當(dāng)然,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晚上還有望鬼火的,望到某地鬼火多,將來死的人就多。小時隨大人望過鬼火,在家門口望到面前山上有藍(lán)色火點(diǎn)亂跳,說這是鬼火,后來聽到科學(xué)解釋是磷火。
(廖理南注,楊萬貴先生講到,這天有人家吃芥菜煮雞蛋,不會頭痛。)
三月有社日、寒食、清明,這三個節(jié)是相聯(lián)的。社日,古代民間習(xí)俗,二十五家合為一社,并建有社壇廟,廟很矮小,只有一人加一手高。傳說社壇老爺要做個大廟,條件是射一箭的高度。在射箭時,社壇老爺用力過猛,弦被拉斷,正好一人加一手高,只能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民間有坐社的說法,坐社就是入社的成員,輪流做莊,到社日準(zhǔn)備祭祀社壇老爺?shù)募榔?豬頭)和招待社員的宴會。社日沒有固定日期,“立春五戊為春社”,從立春之日算起,第五個戊日為春社。以2012年為例,“立春”是正月十三,十六為“戊戌”,二十六為“戊申”,二月初六為“戊午”,二月十六日為“戊辰”,二月二十六為“戊寅”,這就是社日。社有春社和秋社兩次祭祀,春祈豐年,秋酬恩典。記得我父親做過頭家,在祭祀之后,大家聚餐,非常豐盛。唐朝詩人張演描述《社日》詩,從這首詩里可以看出,社員是開懷暢飲,盡歡而散。也可看出“社日”的形成歷史較長,始于唐或早于唐。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對掩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寒食節(jié)是清明前一日,又名禁煙節(jié)。這一天禁煙火,食冷食,是為了紀(jì)念介之推。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得不到食物,隨從他的介之推割股以進(jìn),救了他的命。后重耳返國,當(dāng)了國君,是為晉文公,封賞時未及介之推。他恥于言功,遂隱居山林,文公發(fā)現(xiàn)后屢召不出。文公下令燒山逼他出來,介終不出,結(jié)果被燒死于清明前三天?,F(xiàn)在對“社日”和“寒食”,人們早已淡化。但對所葬新墳有個習(xí)俗:“新墳不過社”。即清明上墳燒香要在社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