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寶應名稱由來
驪茹子
寶應,地處蘇中之“中”,上下兩千多年,留下許許多多的美麗傳說和神話故事。 閱志書,訪巷里,僅地名之由來就足見寶應城鄉(xiāng)乃是華氣靈杰、珠光生輝的一方寶土了。
寶應古稱“水鄉(xiāng)澤國”,至今在1462平方公里土地上還分布著“五湖四蕩”——寶應湖、汜光湖、白馬湖、廣洋湖、射陽湖以及獐獅蕩,綠草蕩、三里蕩、和平蕩,構成全縣“兩陸一水”。這里湖蕩資源豐富,水產(chǎn)、水菜、水禽、水運各業(yè)興旺發(fā)達,浩蕩的水鄉(xiāng)造就了數(shù)十萬人民的博大胸懷。
30個鄉(xiāng)鎮(zhèn)的地名就有一半和“水”聯(lián)在一起。雖說解放后黨和政府帶領人民將水患變成水利,談“水”色變的舊社會早己一去不復返,但有著樸實、老實、誠實品質(zhì)的寶應人一直留戀著他們養(yǎng)生地的真面貌。
咆名尋蹤,情趣無窮。一個地名一段:全寶應的地名自有其章章節(jié)節(jié)。當推篇首的是寶應縣名。秦漢建縣,始分東陽、射陽、平安,后迭經(jīng)動亂,南齊時并稱安宜縣,沿用至唐?!疤粕显暧幸荒峁谜嫒缬诰硟?nèi)獲“八寶”,獻于皇室。時逢“安史之亂”平息后,唐肅宗視為定國之寶,遂將土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同日將安宜縣改稱為寶應縣。寶應自此成了“望縣”,九州皆慕,知名度極高。難怪當年乾隆皇帝幾下江南,都要經(jīng)過寶應.乾隆曾住過宿的松圓庵,后改名為“一宿庵”。難怪這里哺育出明代大畫家陶成、經(jīng)學大師劉寶楠、京劇鼻祖高朗亭等歷代文化名人;也難怪李白、韋應物、楊萬里、范仲淹及馬可·波羅等途經(jīng)寶地都要即興賦詩填詞,揮毫頌贊這里的湖蕩秀色,為地名增添了奇光異彩。
唐肅宗年間,尼姑真如到楚州安宜避亂修身,一天深夜,她夢見被玉帝召見進了天宮,玉帝從太監(jiān)手中接過一只金碧輝煌的寶盒子,對她說“今賜‘八寶’,托你轉(zhuǎn)交下界皇帝,籍以平亂息兵,安撫民眾,太平天下?!庇竦廴〕觥鞍藢殹?,一一向真如介紹到:“一寶為如意珠;二寶為紅靺鞨;三寶為瑯玕珠;四寶為玉玦;五寶為玉印;六寶為皇后采桑鉤;七八兩寶為為兩柄雷公石斧。此"八寶"置于日下白氣貫天,放于暗室耀如明月?!闭嫒鐗粜?,果見“八寶”置于囊中,便上報給楚州刺史崔銑。崔銑得知此事后,攜“八寶”接受皇帝肅宗的召見。
肅宗聽完“八寶”的由來,精神為之一振,便傳太子李豫,囑其攜這八寶好生治理國家,平亂安民。不久,肅宗病逝,代宗李豫繼承皇位。上元三年(762年)李豫更年號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得寶之地安宜易名為寶應(即得寶之應)。至此,寶應遂為望縣,九州皆慕,知名度極高。
注:《中國歷代帝王紀元表》為什么把寶應列為唐代宗的年號呢?唐肅宗啟用寶應這個年號是在762年4月16日(農(nóng)歷),兩天后就在一場宮廷政變中受驚死去了,唐代宗繼位后,沿用了寶應這個年號。所以寶應在《中國歷代帝王紀元表》歸為唐代宗的年號。由于該《紀元表》沒對這個特殊情況作個說明,人們查閱這個《紀元表》就容易得出“唐代宗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的錯誤結(jié)論。
762年4月16日(農(nóng)歷)改安宜為寶應的詔書是以當朝皇帝李亨的名義頒布的,所以唐肅宗李亨改安宜為寶應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唯一正確說法。
大故事生出—連串的小故事,最凝趣的要數(shù)趙匡胤捉雞了。
話說五代后期周世宗柴榮麾下有一員武藝高強、性情豪爽的大將趙匡胤,他助世宗先抗北漢,后伐南唐,又揮師淮南,連取滁州、泗州、六合、揚州,戰(zhàn)功卓著,被升為定國節(jié)度使。世宗攻楚州(淮安)不下,命他北上,他率軍經(jīng)高郵來到寶應。
傳說趙匡胤來到寶應城,忽見一小巷中飛起一只五彩斑斕的靈雞,身后參軍一見便對他說:“將軍,靈雞乃是難得出現(xiàn)的寶物,食之大貴!”匡胤聞言,立即催馬揚鞭,追趕靈雞。后來人們便稱此巷叫“雄雞巷”。靈雞一直向東飛去,追趕了好一陣竟不見了蹤影。到一小村莊,見迎面走來一位老農(nóng),匡胤問道:“老伯,您可見一只五彩斑斕的靈雞么?”老農(nóng)說:“剛向東飛去,你只管往前一直趕?!焙髞泶饲f便名“望直趕”,又因沿寶射河向西上寶應的船只常在此停泊,所以又改稱為“望直港”。匡胤追上了靈雞,靈雞又轉(zhuǎn)彎向北飛去,落在了西蕩邊一家屋檐上。趙匡胤一馬趕到,伸手便把靈雞抓住,不料靈雞拼命掙脫,他只落了一手的雞毛,從此這個村就名為“毛舍”,后又諧音為“茅家舍”。又追了一陣,他實在沒有勁了,便下馬坐在路邊的土墩上歇一歇,從此這個地方便稱為“馬垛”。到了民國年間,不知是哪位文人雅士給茅家舍起了個雅號,叫“月蟾鄉(xiāng)”。
靈雞又向西飛回寶應城,趙匡胤又一路追回,追進一個巷口終于把靈雞捉住了,趕緊往籠子里一裝,人們便稱此巷叫“回籠巷”。士兵將靈雞宰殺燒熟獻上,趙匡胤又累又餓,一口氣將靈雞吃得凈光,滿嘴香噴噴的。他把個雞骨頭隨手往空中一摔,“嘰唔——”這骨頭一直向東飛去,落在一河溝之中,人們便稱此地叫“骨頭溝”,后來又諧音為“蛤拖溝”。其實這蛤拖溝大有來歷,另有一說,有人考證此地本名“脫脫溝”,據(jù)《元史》記載,元代丞相脫脫晚年被貶,隱居山陽,即在此地,(因為此地舊屬淮安,淮安縣古名山陽縣。)“脫脫溝”后來諧音為“蛤拖溝”。
江淮平定以后,周世宗又北伐遼國,不料竟一病不起,立七歲的兒子宗訓為太子。不久世宗病故,少主繼位不能服眾。趙匡胤兵至陳橋驛,傍晚西天出現(xiàn)兩個太陽,一時眾人議論紛紛,軍師趙普率眾將齊集大營外,跪請趙匡胤黃袍加身,自立為帝。后回汴京廢了少主,改國號為“大宋”,史稱“陳橋兵變”,趙匡胤即“宋太祖”。因為皇帝是真龍?zhí)熳樱詫殤擞謱ⅰ盎鼗\巷”改寫為“回龍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