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東三里城(2)
英資
廩君故里 三里城
三里城史稱武落鐘離山,位于清江北岸、巴東縣水布埡鎮(zhèn)境內(nèi),海拔1300多米。三里城雖然名之曰“城”,其實有山而無城,“城即山也”。三里城是一座以山為城的方圓三里的山;三里城形似虎鈕錞(chún)于,“獨立峻絕”,清江三面護城,山即城也,三里城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城。三里城東有古捍關(guān),西有景陽關(guān),南有鄔陽關(guān),北有野三關(guān),四關(guān)拱衛(wèi),一城獨尊,四千多年前就是土家族始祖廩(lǐn)君巴務(wù)相曾經(jīng)“穴居”過的“城”。
三里城“城”雖只有三里,但卻奇山異嶺相連。城中有天鵝山,城東有朱雀嶺,城西有磐石山,城北有天子山,城南有擲劍山。象征土家族始祖廩君巴務(wù)相的“廩君頭”就端坐在朱雀嶺主峰之上,他正以睿智的目光打量著山外的“廩地”,也似乎在思念著鹽陽一戰(zhàn)后的鹽水女神。距三里城水路三十余里的清江南岸的神女峰,風(fēng)華絕代的鹽水女神臨水而坐,汨汨的鹽池溫泉千年不涸,晝夜不寐的鹽水女神正深情款款地等待那西去“廣求廩地”的廩君凱旋。
三里城溶洞眾多,主要有“赤穴”“黑穴”兩類。“赤穴”有大洞灣、老虎洞、紅洞等,“黑穴”有仙人洞、燕子洞、黑洞等,此外還有30多個不知名的洞。在眾多洞穴中,以大洞灣、仙人洞最為幽深。大洞灣就是土家族始祖廩君巴務(wù)相走出武落鐘離山之前居住過的“赤穴”。此洞寬四五十米,主洞縱深五六十米,高七八十米,面積約三百平方米,洞內(nèi)常年干燥,避風(fēng),采光好;洞頂有一小洞,一碗口粗的水柱長流不息,清澈照人;洞內(nèi)有一古石缸,是天然還是人工不得而知,相傳是廩君吃水的地方。大洞灣以南約八百米就是仙人洞,洞體透黑,面積是大洞灣的1.5倍,洞內(nèi)亦有一清泉順洞邊溢出。此洞也是常年干燥,避風(fēng),采光好。
仙人洞就是樊、瞫(shěn)、相、鄭四姓部落走出武落鐘離山之前居住過的“黑穴”。三里城下南潭河渡口附近還有一個燕子洞,進洞朝里走一百多步,就是“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陰陽石”的“二大石磧(qì)”。距燕子洞不到一公里就是難留洞,也就是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所寫的“每亂,民入室避賊”而“無可攻理”的 “可容數(shù)百人”的“石室”。洞口殘留著前人所書“良民避難”四個大字,洞內(nèi)有暗河流出,洞壁有古人搭建棧道的痕跡。
三里城有一長約三華里的地段,兩面絕壁千米,只有東、西城門口可以出入。東城門口有伸向南北兩端絕壁的人工古城墻,據(jù)傳四千多年前為土家族始祖廩君巴務(wù)相率族壘筑,一說此城墻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友諒為防范明玉珍所筑。西城門口有延伸至南面絕壁形似古城墻的天然城墻。城墻下面全是絕壁,城墻高低錯落,如斧劈刀削,長約數(shù)十米,石與石之間還有缺口,仿若城墻垛。天然城墻和人工城墻自然對接,渾然一體,剛好把三里城完整封鎖。
三里城西城門口下就是天然港埠(bù)桃符口?!八逭帐伞钡那褰谶@里三面護城,形成一條天然的“護城河”。四千多年前,土家族始祖巴務(wù)相與同時告別穴居生活的樊、瞫、相、鄭四姓部落就是從西城門口下到桃符口進行劃船比賽最終推舉巴務(wù)相為“廩君”的。取得“廩君”地位的巴務(wù)相統(tǒng)率五姓族人,“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在鹽陽與鹽水女神一戰(zhàn)后,再舉族西征的。
這是一座“獨立峻絕”的山,這是一座“城即山也”的城。遺存的洞穴,喚醒的是巴人曾經(jīng)的記憶;巍峨的城墻,承載的是先祖智慧的印跡。擲劍浮舟,五部落廩君一統(tǒng);夷水西進,巴務(wù)相夷城建都。圣山猶在,等待朝圣的足跡;祖河長存,呼喚尋根的歡歌。逝去的,是一種生活;永恒的,是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