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年畫之鄉(xiāng)楊家埠
初璃兮微
“世上先有楊家埠,后來才生灶王爺。”流傳民間的這句斷語雖然有些夸張,但楊家埠村生產的《灶王圖》卻實實在在與百姓人家有著極深的緣分。
每到農歷年底,人們把散著墨香的新灶王“請”進家,然后將老灶王“送”上天,并請求其上天言好事,以保下界全年平安。這種風俗已延伸多久沒辦法考究,可坐落于濰坊市寒亭區(qū)的楊家埠村,卻是自古就因出產年畫而于世聞名的。自明朝開始,楊家埠就在地方志里有村史記載。當時它是一個臨近集鎮(zhèn)的小村落,雖經滄桑,村子規(guī)模卻改變不大,迄今全村戶數(shù)不愈300?!凹壹耶嫷?,人人畫工”是這個村數(shù)百年前就已形成的特色。早在明代洪武年間,這兒的楊姓藝人就開始創(chuàng)作木版畫藝術品了。至清朝,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技法臻于成熟,繪制工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田地,藝術風格縝密質樸。自此,年畫生產形成產業(yè),規(guī)模和產量逐年擴大。清朝乾隆后期,楊家埠已有“畫訓百家,年畫千種,畫版數(shù)萬”的稱譽。
1949年后,該地政府積極扶持發(fā)展年畫生產,建立起“楊家埠年畫改善委員會”,并組織藝人對古代工藝進行挖掘考察,在原先基礎上加工、改革、創(chuàng)新?!拔幕蟾锩逼陂g,年畫業(yè)遭到嚴重破壞,畫版被毀,畫人改行,生產全部停頓。自1978年起,楊家埠人重操舊業(yè),建立起年畫社和年畫研究所,將這一瀕臨失傳的藝術品類進行搶救性整理,恢復了個體生產年畫的傳統(tǒng)方式,畫品的藝術性和產量達到了近百年來的最好水平。
目前,楊家埠生產的木版年畫倍受國人喜愛,其銷路越發(fā)廣。除山東本省各縣市外,北到黑龍江,南至長江流域,東達遼東半島,往西直越太行山一線省市,均為楊家埠年畫的旺銷地。
海外人士垂青楊家埠年畫是自鴉片戰(zhàn)爭時期開始。最開始是天主教父們四處收集以為藏品,后來發(fā)展到不一樣職業(yè)的人士來華購買。1978年,法國漢學家艾利阿斯伯格編纂出版的《中國年畫》一書,就收進了多幅楊家埠出品的畫作。隨著近些年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惠顧這個小村的境外人士越發(fā)多。他們不光趕來購畫,更多的則是來這兒考察、訪古,探求中國這個普通農村生出年畫產業(yè)的奧秘。1978年春天,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攜夫人來到楊家埠。當他見到一位普通村婦用手一抹、一按再一揭,一張花花綠綠的年畫便印出來時,驚異得直拍手掌。
楊家埠木版年畫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凡屬百姓喜歡的人物、山水、花鳥、瑞獸、仙佛,均為年畫體現(xiàn)的內容;凡屬中國的屋宇、庭院、門戶、畜舍,都有相應種別的年畫裝扮。僅以門為例,就有貼于街門上的門神、將軍型;貼于堂屋門上的文門神、朝官式;貼于場院屋門、倉庫門上的欄門判等。這些反映民間鄉(xiāng)土文化心態(tài)的年畫均具明顯的裝飾趣味和極高的實用價值。
楊家埠木版年畫全為手工制做,從拓稿畫樣開始,到鐫刻木版、上案印刷、烘貨點胭,四套工藝無一不是畫工、藝人手工所為。令人驚異的是,這兒的藝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自19世紀起,楊家埠有記載的著名藝人就有30多位。如1806年誕生的以畫“包公上任”聞名的楊芳;1881年誕生的被人們稱作神童王的楊萬亮;1902年誕生的擅長半印半畫的楊同科;1920年誕生的刻版?zhèn)魅藯盥鍟龋际菞罴也河锌诮员乃囆g名匠。
在楊家埠,生產年畫歷來以家庭為主,一家作坊亮出一個畫店的牌號,畫店世代相傳,名號永久不變。這些畫店的家庭成員,從老到少各具其長,要么畫,要么刻,要么印,十八般武藝集于一體的也不少。即使從外村嫁進的媳婦,經由一段時間的耳聞目睹,也很快成為操持某種技能的匠人。
如今的楊家埠,更是人才輩出,畫店興隆。這個不足300戶人家的小村,從事年畫生產的家庭畫店已達200多家,有700多人長年在畫案前繁忙,很多人成了技藝超群的年畫大師。他們有的去京城舉辦畫展,有的被邀請去國外進行表演,還有的竟站到了藝術院校的講臺上…
近些年,該地政府在恢復這兒年畫之鄉(xiāng)的風貌上大做文章。他們把過去散落民間的古代畫版挖掘出來,并將原國家和集體的畫版,不論完缺皆集中保管。在這基礎上將畫版分類、編號,按不一樣規(guī)格進行整理,為正在進行的民俗學、美術史研究提供系統(tǒng)的資料。
為使這個文化古村更加生輝,村里在保留并維護好現(xiàn)存古民宅的前提下,新建民房全部納入正式規(guī)劃,同時整修街道,擴建作坊,還建起一處古色古香的博物館、一家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風箏藝品廠、一個專為參觀者、游人提供便捷的接待處……
楊家埠村的名氣越發(f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