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城古鎮(zhèn)(2)
雅柔氏
風景名勝
孔廟
孔廟坐落在慈城竺巷東路55號,基地18畝五分九厘,南至竺巷東路、北至太陽殿路、東至綠化地帶及電影院、西至民居,四周均有紅色高墻外留滴水約2尺余。
根據舊志記載:孔廟是一個祀孔和縣屬的教育行政機構,主祀大成殿及配祠外,專設“教諭”和“訓導”二署,置專職,以登記生員,并輔導學生。生員對縣令和縣丞皆以打拱作捐為禮,免除下跪.倘若生員犯法,則例須先行通知教諭和訓導(當時稱為學老師)召集鄉(xiāng)試中式生員在明倫堂共議,查明實情,革去功名,作為庶民,則見令、丞時須下跪刑責所以“教倫”“訓導”二學官在生員中有崇高的地位。
慈城學宮最早建于宋朝,雍熙二年由縣令初建于縣治西40步(據雍正志所主,即城隍廟地基,先師殿即大成殿居其中;慶歷八年遷至縣志東南一里,適居城之中部,歷代累有興毀,以迄于今,除大成殿外其余稍有改建,仍保持光緒原貌,修復較易。設若一但修復,則在浙東地區(qū)是為最為完整的文廟。在寧波市的文化景點上,發(fā)揮燦爛的光芒。
當時建廟之初,延攬色邑宿儒杜醇為諸生師。光緒志有傳,鄞宰王安石有記。在宋建炎四年毀于金寇南侵。淳熙四年重建,元至元八年增建儀門,并辟地建通道至學前埠頭。明洪武改成德堂為明倫堂,后于堂后建梯云亭,歷洪熙至嘉靖35年毀于夷冠,三十六年又重建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梯云亭等齋戾,宇祠廨字,清朝數經重修,獲御書“萬世師表”,御制“孔子”贊,及“顏、曾、思、孟”四子贊勒石置和御書’生民未有”“與天地參”額,諸多建置。殆至道光十一年,太子天國攻陷慈城,焚毀明倫堂及教諭住宅,同治元年邑人馮氏創(chuàng)捐重建,重修梯云亭,增建兩旁齋房六間,疏浚泮池。
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慈城縣衙西側,建自唐代立縣之初,宋咸淳四年(1268年)重建,歷朝累有修葺。清同治九年(1870年),邑人馮本懷募捐修建,后毀。現重建的城隍廟建筑屬清代規(guī)制,廟院宏大,布局完整。
慈城城隍廟座北朝南,是中國道教廟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殿宇戲臺層層疊進,廂房配殿縱深相連,貫穿一體,既有寺廟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筑風格,其神學意趣和“前朝后寢”的功能十分明顯。
慈城城隍廟是目前國內恢復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
現為慈城手工DIY創(chuàng)意園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慈城手工DIY創(chuàng)意園區(qū)以手工DIY為起始,設有手工作坊,創(chuàng)意設計基地,DIY培訓與展覽等各類手工DIY項目(工作室),集觀光、教育、娛樂、休閑及傳承手工民俗文化于一體,是國內首個唯一綜合手工DIY產業(yè)發(fā)展中心。
清道觀
位于慈城東門外塔山之上,建于唐天寶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煉養(yǎng)性,以及進行各種有關活動的場所,唐宋兩代是中國道教史上的鼎盛時期,與慈城清道觀的命運結合。元以后,歷經毀壞、重修和擴建,到民國時期,清道觀槐蔭夾道,松皇滿亭,依山建筑共有七層,閣、廳、殿分布其中,各式塑像不可勝記,尤以巨鐘而聞遠近,該建筑于文革期間拆毀,現正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