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4)
南辭
第九個太上皇李誦
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長子,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以皇太子身份即皇帝位。但自即位后,積疾不復(fù),乃立廣陵王李純?yōu)榛侍?,下詔令皇太子全權(quán)處理軍國政事。明年,順宗又下詔:“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居興慶宮,制稱誥?!庇谑抢罴儽慵椿实畚唬菫樘茟椬?。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憲宗率百官上“太上皇尊號曰:'應(yīng)乾圣壽太上皇'”《舊唐書》卷14《順宗紀(jì)》。。不久,太上皇死,享年46歲。
第十個太上皇趙佶
宋徽宗趙佶在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以金兵之逼,先命皇太子趙桓為開封牧。旋又下詔“內(nèi)禪”;令皇太子即皇帝位,自稱道君皇帝。于是皇太子趙桓登極,是為宋欽宗。尊徽宗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龍德宮。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避金兵至鎮(zhèn)江府。金兵退,回到京師。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俘徽、欽二帝北去《宋史》卷22《徽宗紀(jì)四》、卷23《欽宗紀(jì)》。
第十一個太上皇趙構(gòu)
宋高宗趙構(gòu)自元懿太子死,沒有兒子了,便訪尋宋太祖七世孫(即“伯”字行內(nèi)),育于禁中。紹興二年(1132年),得伯玖,賜名瑗,后加檢少保、封普安郡王。紹興三十年(1160年)立為皇子,更名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入侵,趙瑋隨高宗至金陵。已而海陵王被殺,金兵退,高宗自金陵歸。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立趙瑋為皇太子,改名眘?!俺?,高宗久有禪位之意,嘗以諭帝(按即太子趙眘),帝流涕固辭。會有邊事不果”。至是,高宗便“內(nèi)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遂遣中使召太子入禁中,太子趨避殿側(cè),高宗勉諭再三。于是,高宗出御紫宸殿,宰臣奏事畢,高宗還宮。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畢,復(fù)班殿廷,內(nèi)侍掖太子至御榻前,即位,是為孝宗。孝宗是時猶側(cè)立不敢坐,內(nèi)侍扶掖至八九,乃略坐。宰相率百官稱賀,孝宗遽興。輔臣升殿固請,孝宗愀然曰:“君父之命,出于獨斷。然此大位,懼不克當(dāng)?!备咦诩瘩{往德壽宮。孝宗步送出祥曦門,冒雨掖輦以行,至宮門不止。高宗麾謝再三,令左右扶還,顧曰:“吾付讬得人,吾無憾矣?!弊笥液羧f歲。自是孝宗每五日一朝德壽宮,百官月兩朝。高宗誥每月四朝。孝宗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圣太上皇帝”《宋史》卷33《孝宗紀(jì)一》。。孝宗終身備極孝養(yǎng),兩宮無纖毫間隔,至淳熙十四年(1187年),高宗死,終年81歲,凡為太上皇帝者24年,孝宗行三年之喪。
第十二個太上皇趙眘
宋孝宗趙眘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四月,因為高宗服喪,下詔自今御內(nèi)殿,令皇太子趙惇侍立。明年二月,下詔傳位太子。以德壽宮為重華宮《宋史》卷35《孝宗紀(jì)三》。。這一天,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內(nèi)禪禮,應(yīng)奉官以次稱賀。內(nèi)侍固請?zhí)幼庸剔o,內(nèi)侍扶掖至七八,乃即位,是為光宗。但光宗微坐復(fù)興,丞相率百僚稱賀,禮畢,樞密院官升殿,光宗仍立聽。班退,孝宗重新穿上喪服,御后殿,光宗侍立,尋登輦,同詣重華宮。光宗還內(nèi),即上尊號曰:“至尊壽皇圣帝”《宋史》巷36《光宗紀(jì)三》。
第十三個太上皇趙惇
宋光宗趙惇自紹熙四年(1193年)七月以后,因病不能朝重華宮。明年孝宗疾甚,光宗仍不能朝。孝宗死后,亦不能過宮行喪,乃立子嘉王趙擴為皇太子。趙汝愚密請?zhí)侍?,于禫祭日命皇太子即位,尊光宗為太上皇。到這一天,眾官扶太子入素幄,披黃袍,太子卻立未坐,汝愚率同列再拜。須臾催仗訖,百官班定,內(nèi)侍扶掖,乃即位,是為寧宗。寧宗詔建泰安宮以奉太上皇,自是五日一朝。尋詔以秋暑太上皇未須移御,即以寢殿為泰安宮,上尊號曰:“圣安壽仁太上皇帝”《宋史》卷36《光宗紀(jì)》卷37《寧宗紀(jì)》。慶元六年(1200年)死。
第十四個太上皇朱祁鎮(zhèn)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八月的“土木之變”中,被瓦剌部也先所俘?;侍竺⒒首又煲娚顬榛侍印睹魇贰肪?0《英宗前紀(jì)》。,命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后議者謂時方多難,宜立長君?;侍笠睬蔡O(jiān)金英傳旨,郕王宜早成大位。九月,郕王朱祁鈺即帝位,是為景帝。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也先送英宗歸。景帝奉迎之禮甚簡,將至京,始備法駕于安定門外。英宗自東安門入,景帝迎拜,英宗答拜,各述己意,遜讓良久,乃送英宗于南宮,群臣就見而退。后來,群臣請朝英宗萬壽圣節(jié)及元旦,景帝皆不許。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廢皇太子朱見深為沂王,而立自己的兒子見濟為皇太子。又殺侍英宗之太監(jiān)阮浪等。景泰四年(1453年),皇太子朱見濟死。景泰六年(1455年),御史鐘同等請復(fù)沂王為皇太子,皆被杖,并伐南城中高樹,英宗處境甚危。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輿疾宿南郊齋宮,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等迎英宗復(fù)位。二月,“廢景帝為郕王,遷西內(nèi),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不久,景帝死于西宮。英宗下詔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明史》卷10《英宗前紀(jì)》、卷11《景帝紀(jì)》、卷12《英宗后紀(jì)》。。這個由于當(dāng)了也先的俘虜而被“遙尊”為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又采取宮廷政變的方法復(fù)辟了。
第十五個太上皇帝弘歷
清高宗弘歷即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入關(guān)后第四代皇帝。在位凡六十年,僅比皇祖清圣祖玄燁即康熙皇帝在位少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據(jù)說,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二十五歲的弘歷即皇帝位時,曾焚香告天:“若蒙昊蒼垂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dāng)傳位嗣子,不敢上同圣祖康熙紀(jì)元六十一年之?dāng)?shù)?!奔椿实畚缓螅群髢纱蚊芏ɑ蕛?,緘名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但因所密定者早夭而未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密定以十四歲的皇十五子颙琰為嗣子,并隆重地祭告上天和盛京祖陵。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已經(jīng)85歲高齡了。是年九月,他召集王公、百官御勤政殿啟密緘,正式冊立颙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嘉慶元年。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舉行授受大典,太子侍乾隆皇帝詣奉先殿堂子行禮,遣官祭太廟后殿。乾隆皇帝御太和殿,親自將皇帝寶授予太子颙琰,太子跪受寶,即位受賀,是為清仁宗,即嘉慶皇帝。嘉慶帝奉太上傳位詔書,頒行天下,尊乾隆皇帝為“太上皇帝”,太上以寧壽宮為頤養(yǎng)之所。太上皇帝有所行幸,嘉慶帝必從?!胺曹妵貏?wù),用人行政大端”,太上皇均躬親處理,嘉慶帝只能“朝夕敬聆訓(xùn)諭”《清高宗實錄》卷1486、卷1494。
《朝鮮正宗實錄》載稱,太上皇帝弘歷曾使閣老和珅宣旨曰:“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鞭D(zhuǎn)引自孟森:《明清史講義》下冊,第562頁。而嘉靖帝自即位以后,和珅或擬政令奏請他時,他卻說:“惟皇爺處分,朕何敢與焉?!鞭D(zhuǎn)引自孟森:《明清史講義》下冊,第574頁??梢娞匣实酆霘v雖然名義上歸政于嘉慶帝,事實上卻大權(quán)在握。嘉慶四年(177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帝弘歷死于養(yǎng)心殿,終年89歲。他在退居太上皇帝以后,又訓(xùn)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