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黟縣守拙園
秋海棠
“守拙園”座落在黟縣西武陶村,是陶公《桃花源記》意境中的某一處,也稱“鐘毓處”。當(dāng)年,陶淵明在此游歷時,受黟縣小盆地秀山麗水的陶冶和人們摯愛田園生活的感染,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桃花源記》名篇。從此,人杰地靈的黟縣被譽為“桃花源里人家”。
隋末,陶淵明后代探訪祖先的遺蹤,追尋先祖的足跡,承繼陶氏遺風(fēng),舉家遷居西武陶村。在陶淵明住過的地方,依著祖先的意愿,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直到如今。
陶村為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遷居地。村中至今仍保留大量歷史古跡和文化遺址,如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譜》、陶氏祖塋、陶家池塘、陶嶺古棧道、陶氏宗祠等。
守拙園”一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拙”,拙:桃源文化的精髓,意為純樸、忠厚、善良、誠實。守拙:固守愚拙,懷揣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態(tài),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去爭名奪利,選擇歸隱山林、田園。
“守拙園”的意境就是體現(xiàn)陶公“拙”的思想,“拙”的生活方式,以及皈依田園,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再現(xiàn)《歸園田居》詩中“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令人向往的生活場景:
在高高的山坡上,半個蚌殼狀的養(yǎng)生池,占地十多畝,比周邊高出十幾米,宛若一個“天池”。水面清澈而平靜,微風(fēng)起時,波光瀲滟。她與天空相映照,與自然相統(tǒng)一,置身其中,你會情不自禁地感覺到一個“天人合一”、“天然合一”的境界,感悟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以及個人內(nèi)心思想、情感的平衡調(diào)合、領(lǐng)悟出“心遠地自偏”的真意。
陶氏宗祠、五柳堂、聚賢堂及古民居等建筑環(huán)池而建,房前屋后桃李榆柳、四季花草,競相爭艷;橋、廊、井、巷、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更有靜靜的躺在地下、人人都有意敬拜的陶氏祖先,還有文人墨客駐足凝視的文化紀(jì)念墻,眾多碑刻,回味無窮。
漫步“守拙園”,你能感受到徽派建筑的巧與拙,感受到陶淵明思想和生活的“拙”。
步入陶氏宗祠,你能看到珍貴的陶氏宗譜,以及“承先祖德,以交付兒孫,不必田園金玉,讀圣賢書,即擔(dān)當(dāng)宇宙,何分韋布薦紳”的陶家祖訓(xùn)。
古民居中,展現(xiàn)和演繹的是千百年農(nóng)耕文化,讓你感悟出“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苦與樂和“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的喜悅,讓你不由得更想去解讀“守拙歸園田”的意念和心境。
當(dāng)你駐足樂夕亭,無限美麗的夕陽西下,給你帶來的是對落日余暉的眷念,還是對往日美好時光的懷想;
當(dāng)你走近陶公亭,是否勾起了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