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的街道名稱由來典故(4)
冷荷
三橋街
由于年代久遠,它的名稱來歷含義,民間有多種神話般的傳說:唐代晉王李克用有一次路過此處,在井邊歇腳(井,即八寶琉璃井,在上三橋54號院,人稱“井兒院”),見井內有三座金橋;還有人陰天在井邊向空中望去,見空中有三座金橋;清武進士楊林(后官至總兵),醉后歸家不及醉臥于家門口(在今下三橋46號院,人稱旗桿院,楊林作總兵時旗桿石還在)夢中見井里有三座金橋;后小河的一涌泉,流入飲馬河,河上有三座橋,今七一禮堂處原有一橋(酒仙橋),人民市場后側為第二橋,三橋街三府巷口是第三橋;三橋地勢低洼,有一小河從街心流過,河上有三座草橋。
這些神話傳說,都圍繞“井”,“河”字,據(jù)當?shù)乩先私榻B,此井漢代就有,用琉璃瓦砌筑,后來因水質苦澀不堪飲用,因而封存,現(xiàn)為居民煤池。另據(jù)年已八十歲的楊林甫老人介紹:三橋地區(qū)地勢低洼,素有“大東關的門限子,三橋街的門樓子”,即大東關比三橋街地勢高。所以到處積水成河,人們往來,有的以草墊起,或以石壘起,也有磚石砌成,因而到處是橋。三橋可能是此處有三座較高的橋。
傳說版本
相傳,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動搖了李唐王朝的根基后,突厥沙陀部族首領李克用率大兵南下進軍晉陽。七月的酷暑,鞍馬的勞頓,沙陀將士們饑渴難耐,行軍速度銳減。就在這時,探馬前來稟報:“留后將軍,前面便是古鎮(zhèn)唐明,距北都晉陽約三四十里之遙?!笨擞寐剤蟀碘猓簲?shù)日行軍,人不卸甲,馬不停蹄,士卒勞疲。莫若在此下寨安營,養(yǎng)精蓄銳,也好一舉拿下晉陽。于是命三軍埋火造飯,扎下營盤。俗話說的好:饑好忍,渴難耐。此時的李克用與眾兵卒一樣,嗓子眼像著了火。他立命衛(wèi)士速打一桶水來解渴。不一會兒,那個衛(wèi)士飛也似地跑來報告,附近只有一眼井,而這眼井水深莫測,連連下了幾只桶,都是有去無回,弄不到一滴水??擞寐剤蟊阆蚓_奔去。說來也怪,李克用跑到井臺口后,便見井水突然翻騰上涌,直沖井口流溢如泉,而且,水中隱隱約約飄蕩著三座金橋??擞煤蛧^兵士無不驚奇。
這時,從水中傳出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聲音:“克用,此去晉陽不可妄殺無辜,維系唐祚,自有王爵?!贝撕蠖眨惩颖涔豁樌脮x陽,未幾,唐主又下詔,封李克用為晉王。 井中所囑應驗之后,李克用對此井奉若圣明,立即使人在井臺砌筑琉璃井口,形制八角,取名“琉璃八角井”,并把井所在的那條街定名“三橋街”。據(jù)說,此井就是后來下三橋街三府巷的那口琉璃八角井。
這個聽起來近乎怪誕的傳說,一直流傳了下來,可以肯定地說,這個故事的產生就是李克用或其幕僚為他們政治上的需要,而編造的神話。但是,從這個傳說中,似乎可以窺出,三橋街的產生有著久遠的歷史,似應和唐明鎮(zhèn)同一歷史時期問世。如果確是這樣,這可以算做太原城最古老的街巷了。
三橋街,從它問世之后,在太原的大地上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十個多世紀,是太原近代工業(yè)的產生,喚起了它的新生。
清季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山西省的第一個近代工業(yè)單位——太原火柴局,就創(chuàng)建于三橋街畔。爾后的“西北實業(yè)公司”——山西最大最早的官僚資本企業(yè),又在太原火柴局的舊址上籌備產生。這一切都為三橋街的歷史,寫下了有聲有色的一頁
壩陵橋
明晉王府地地址在今肖墻之內。今壩陵橋一帶當年還是荒草野地。地勢由北向南逐漸低下。北面高于王府,為防水患,挖壕壘壩,以保王城,壩上有橋,通往王府北便門(即后宰門),壩外一片荒無人煙。王府侍從官司員列后,陵墓葬于壩上。此為壩陵橋名稱來歷傳說之一。
關帝廟通往對面對臺的路上有一座三孔橋。河南許昌西門外有灞陵橋,傳說關公曾在橋上挑過袍。故引稱三孔橋為壩陵橋。橋址在今壩陵橋小學門前。此為傳說之二。明清時,壩陵橋帶地勢低洼,常年積水,一片荒涼。一九一二年始建房,遷入居民,逐漸形成街道。
在太原,不知道壩陵橋的很少,但知道童話人物皮皮魯?shù)恼Q生地就在這里的人恐怕不多。1981年,還是業(yè)余作者的鄭淵潔從北京到太原和父母團聚過春節(jié),住在壩陵南街東頭的一棟樓房里。因為一直想創(chuàng)造一個“搖錢樹式”的文學形象,可以一直創(chuàng)作下去,于是他在這里創(chuàng)作出了在中國大地“淘氣”了近三十年的著名童話人物——皮皮魯。鄭淵潔也憑借這一文學形象以及發(fā)行逾億冊的《童話大王》,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童話大王”。
文華路
1929年河北人遷居至此,形成街道,1933年整頓街牌時,人們渴望有文化才華,所以命名文華路,現(xiàn)在叫文化路。
新華路
1912年,有個姓唐的留日學生回國后,任兵工廠廠長,在此模仿北京新華門建造房屋,人稱唐公館,1934年正式定為新華路。
萬柏林
萬柏林得名于閻錫山的墳墓,他在太原時就想死后埋在那里,他小名萬喜子,所以有個萬字,他字柏川,所以有柏字。因為帝王墳墓叫陵,圣人的叫林,官員的叫墓,百姓的叫墳,而他自認為是山西在關公之后的又一個圣人,所以有個林字,合起來就是萬柏林。基本跟柏樹沒有太大的關系,當然墳地肯定有松柏的。因為他1949年后去了臺灣,實際墳地就沒有建。
另一說法,有人對閻錫山說:太原汾河西畔的西北隅,屬陰陽八卦中的“乾”方。此處,背負呂梁山脈的云中山系,后土廣袤;面臨滾滾北去的汾河之水,財源不竭,是一塊極好的陰宅寶地。惟感不足的是地表林木稀疏,不過用人工去種植也絕非難事。這一席話說得閻氏神感心受,于是便決定在這里廣植柏樹,必達萬棵,以備將來辟建陵園,并先取其名曰“萬柏陵”。后閻氏敗亡,而居住在這一帶地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遂將萬柏陵中的“陵”字,以其諧音的“林”字換而代之,更其名為“萬柏林”。
五龍口
俗稱五岔口,相傳這里原本是一片洼地,天長日久形成一潭積水,并與東山的五條溝(即殷家溝、郝家溝、大棗溝、小棗溝、耙兒溝)相通,每逢雨季,東山這五條溝的雨水便向洼地水潭流灌,遠處眺望酷似五條龍在張口傾吐,所以俗稱之為五龍口。后陸續(xù)遷入居民形成小村落,亦以“五龍口”為村名。
由于東山的洪水經(jīng)常給太原城造成威脅,后人在五龍口北建了白龍廟,祈求龍王爺保佑,這就是今天的白龍廟街的來歷。(白龍廟街以明建白龍廟而名。太原解放后形成居民住宅區(qū)。習稱街為白龍廟,有派生街巷3條。)
說到五龍口就順便說說五龍口海鮮市場,里面種類都挺全,而且價錢不貴,但是……會缺斤少兩!所以要計較,不能讓老板隨便稱了就給你袋子里面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