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古老民間風俗 穿燈腳
赤奮若郎
漳浦縣沿海的佛曇、赤湖、前亭、杜潯、湖西等地,流傳著一種古樸的民間習俗—元宵“穿燈腳”(或俗你“穿燈花“)。每年正月,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男女老少喜慶元宵,凡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或當年生了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著綠,在婆婆或上年紀的老婦人的陪同下,從大祖祠堂中的“燈棚”下走過,以求子祈福,迎祥納吉。其間或口中必念念有詞,或手中必舉吉祥之物,腳步有規(guī)有矩,衣著頭飾。燈棚式樣,均因村而異,反映了不同的地區(qū)、宗族、歷史等原因,蘊藏了各自的內涵。為此,本文選擇了較具代表性的幾個村社進行了調查,以淺析這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歲時習俗。
1、佛曇鎮(zhèn)東坂村的“穿燈腳”
東坂村位于漳浦縣東北面,東面臨海,水產養(yǎng)殖是這個村子的傳統(tǒng)的經濟來源村民大部份姓戴。據(jù)村中的石碑記載,在明弘治年間(1488一1505年),其祖先就從漳浦的井尾半島上遷徒至此定居,流傳至今已近二十代?,F(xiàn)有村民二干余人,祠堂為清中葉修建,二進三開間,頗具規(guī)模。每年新年伊始,村中就召集能工巧匠,在祠堂之中扎一盞二米多高彩燈,燈呈八角形,層層依次收攏,如燈塔一般,四周繞以小燈,擺放于祠堂正堂中間,備以穿燈之用。
這一天,有資格穿燈的新嫁娘和她們的婆婆,以及沒有婆婆的新嫁娘邀請陪伴的老婦人,均著意梳扮,為媳婦者頭插大紅花,身著紅圍裙,老婦人則頭插“石榴春”花,身著黑圍裙,閩南人稱“紅水(美)黑大扮(方)”,美且大方、端莊。因為新嫁娘第一次在村中熱鬧場所公開露面,供人評頭品足。同時,又要在老輩人的陪伴下,謁拜祖宗(宗祠),這一裝束最為合理。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嫁娘每人手中必須持一根帶葉片有并束上紅紙的甘蔗,這象征著美好的日子似甘蔗,一節(jié)更比一節(jié)甜。新生男孩的媳婦則抱上自己的兒子。
元宵之夜,晚飯一過,穿燈腳的隊伍便三五成群地來到村中“保生大帝”廟前,在廟前廟后互相召喚,匯成人群,走向大祖祠堂,倘有陪伴妻子前來看熱鬧的男人,此時,應從正門進入,站在正堂前;女人則從祠堂的右側邊門進入,沿著墻根繞到擺著祖先牌位的“祖公龕”前,爾后回身從“八角亭”燈前走過。燈棚高且燈火明亮,新嫁娘在此時此地才真正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擠在燈下的小男孩小青年爭相哄叫,或拋上點燃的鞭炮,或高聲喊著“新娘新當當,褲底破一空(洞)”,直至新娘們來不及招呼婆婆,從左側的邊門逃出,去尋找早巳在邊門外等候迎接的男人。之后,男/、便各自送妻子回冢,取出用竹筒棉紗做的“點仔燈”高舉著,繞出村外,山頭田野,盡歡而去。